急性阑尾炎手术费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倍加呵护 [复制链接]

1#
王家怀治疗皮肤病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zg/250604/j5vjikv.html

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

.04.26

安徽知名高中巢湖一中,一名17岁高一男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自杀身亡。

.04.26

在安徽省郎溪县某中学的开学日中,七年级女生刘某某在搬宿舍时,突然从四楼阳台上后仰坠楼,重伤身亡。

.04.13

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04.13

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幸好被派出所营救。

.04.12

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04.07

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15%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分不清现实与幻觉。

·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凶手”一:学习压力

不久前,有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做了个调查:

复课在即,你的压力大吗?0-10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调查显示,给自己打了8分以上的学生占比42%,家长占比59%。

家长的压力很容易理解:

孩子不上学,他们着急,孩子要上学了,他们也担心孩子的健康,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担心孩子厌学……

孩子的复课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有孩子在家学习松懈,生怕自己复课后无法跟上进度;有孩子眼看着父母开始焦虑,自己也变得焦虑紧张;有孩子每天学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有孩子看到同学成绩优秀,自己却一再退步,变得沮丧失望……

被压力拽着走的感觉,就像绷紧的皮筋。

一旦有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皮筋就可能松掉,或者直接崩断……

“凶手”二:道理多、感受少

爱与关心是维系情感的桥梁,只有爱存在,生活才会融洽。

现在很多学生自闭自卑、不善交流沟通,也与父母没有及时引导有关。

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时第一件事就是喜欢跟他讲道理:

男孩哭了,爸爸告诉他:“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孩子不愿意把玩具送给别人,妈妈说:“好孩子应该懂得分享。”
  孩子没有跟别人打招呼,家长这时会教他:“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这是基本的礼貌。”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急于教给孩子生活的道理、正确的做法。

却忽略了一点:孩子当下的感受。

在一个只讲道理的家庭,往往是父母讲赢,孩子总是受挫的状态。

他学到的沟通模式就是忍受。

“凶手”三:错误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概念。

真正的挫折教育,指的是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去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而不是在孩子正高兴时,突然喊停,扰乱他们的兴致。

打断快乐,不是磨练,而是折磨。

可现实中,不少父母是后者:

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故意不让孩子开心,也就是所谓的“打击教育”。

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以后,他再遇到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不对的,自己不应该快乐。

如果太累了,可以歇一歇

没有喘息时间的课表,没有丝毫放松的学习要求。

无限度拔高的课程难度,如山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和排名……

他们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如同机器。

缺乏和朋友师长的沟通,缺乏心灵安慰。

在学习之外,找不到生活乐趣。

所有这些,以一个孩子稚嫩的肩膀和心灵,本就承受艰难。

如果再加上一点点意外,引发崩溃是必然的。

在鼓励他们奋进的同时,也应该告诉他们:

作业写不完没关系,我们会找老师沟通!

如果你太累了,就到爸爸妈妈的怀里歇一歇,家是你永远可以停下来歇息的港湾!

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

如何让孩子留恋生命,小编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

很多家长老师都堕入一个误区:

就是孩子应该把百分百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应该浪费时间。

而小编认为:

只需要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在学习上。

其他的时间,要拿来享受生活,看书、做运动、跟朋友聊天。

单就学习每一种功课而言,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

不必去追求每一科的最顶点或和最牛的人比拼智力。

世界上活得最开心的,并不是站在每个学科最顶端那个人。

水满则盈、月满最亏,绷得最直的那根橡皮筋最脆弱。

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才好。

来源:成长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