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4日下午3时15分,河滨小学一女生坠楼,学校当即拨打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同时对现场进行了保护。救护车迅速赶到并医院抢救,但经全力抢救,生命未能挽回,学生不幸身亡。
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例,在疫情稳定复课一个月来,全国还发生了20多起学生自杀事件!也就在这短短的两个月,
江苏南通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身亡。
4月12日,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身亡。
4月26日,安徽巢湖一中,高一男生跳楼自杀。
…………
有人会说“这些学生抗压能力太弱了”,但事实是他们真的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恐慌模式,
我们认为现在的小孩物质条件好了,生活条件好了,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有一个朋友的小孩,日程安排是这样的:
早上5点半起床,背书,复习,6点多,匆匆茫茫的洗漱,上学。
7点20分,早读,11点半下课,12点回家吃饭,做作业。1点半出门,上课。14点上课。17点10分放学,简单吃一点,18点上课,自习课不是自习,是补习,21点放学回家,23点做完作业,简单洗漱,睡觉。
这不是一天,这是日复一日。周末没有双休日,除了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还有补习,一周只有周天下午才可以休息一会儿,但17点30分左右又要去学校晚自习。
这些是正常情况下,但其实并非如此,有时候他作业都要做到1点多才能睡觉。
但更为可怕的是,就算这么努力,他在学年段也只是排行中等靠前。并不是他不努力,只是有人比他还努力。
所以,可以试想一下,
一个比你还努力的人,在强压之下,父母亲友再不断逼他,让他一定要考前多少名。
考试失败后,他受到了挫折,但他的父母丝毫没有注意到他难过委屈,反而不断打击他。
他到了青春期,他发生了一些事情开始委屈难过,父母告诉他不要想别的,好好读书。
虽然一两句无关紧要的语句不算什么,但很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他极度紧绷的神经突然就断了,可想而知后面会发生什么。
这让我想到了上海的那个家长,或者有些学生,在中途因为扛不住压力,渐渐的得了抑郁症,父母和朋友笑他矫情,对他说某某某家的谁也这样学习,都没你什么事情?然后他的父母开始了讲成绩上的事情。后来,他开始变得沉默,或者就走向了极端。
有时候,在你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条生命就消逝了。
有一个血淋淋的数字,我们不得不直视:
中国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语言暴力的伤害与欺凌。
调查显示,6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我们往往把最好的一面给了外人,但是对自己的家人,却始终刀刃相向,
并且刀刃相向时,还往往挂着“我是为了你好”的名义
我们无权去责备当下的小孩,只因为我们自己本身无法体会这种负重的窒息。
所以,与其想想是不是小孩太脆弱,不如多思考一下作为父母,我们以“为了你好的名义”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孩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小孩的世界残酷,是因为大人的世界残酷,那么是不是可以晚一点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否可以少给自己一些压力,这样给他们的压力也少一些呢?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考场失败绝对不是人生的重点。
哪怕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在社会赢得一席之地。
不如放下焦虑,承认孩子的平凡,但也要允许孩子去创造自己的不平凡
多一点点的包容,毕竟不管如何,
人生只有一次,人生的缘分只有一次,
在彼此的缘分里好好珍惜,
在彼此的时光里好好珍重,
岁月静好,不负此生,总好过人生的蝇营狗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