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手术费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变局中部人口第一大城易主了凤凰 [复制链接]

1#

来源:国民经略

凯风

中部第一大人口城市易主了。

0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陆续发布。

郑州以万的常住人口规模,力压武汉的.7万人,首次问鼎中部人口第一大城之位。

过去10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长近万人,在全国遥遥领先。与之对比,武汉增长万人,长沙增长万人,合肥增长万人。

可以说,除了南昌、太原之外,中部四个万亿省会,人口集聚力和吸引力全部得到明显提升。

除了郑州常住人口规模首次超过武汉之外,长沙、合肥也取得历史性突破。

长沙常住人口首破千万,成功晋级“万亿GDP、千万人口大城”俱乐部。

长沙的工程机械、娱乐文化、餐饮等产业的兴盛发达,低房价的洼地优势,在其中可谓功不可没。(参阅《大扩容!中国又多了3个千万人口城市》)

合肥常住人口首次反超南京,在长三角崭露头角。

虽然这背后不无通过“三分巢湖”进行城市扩张带来的人口增量,但合肥本身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

02

回到核心问题,郑州人口靠什么反超武汉?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年这场疫情冲击,对武汉经济、人口增长带来一定影响。虽然年以来武汉GDP强势反弹,但要想恢复原来的地位,需要一定时间。

排除疫情影响,郑州人口之所以能反超武汉,首先得益于拥有河南这一强大的人口腹地。

年七普数据显示,河南常住人口高达.6万人,离1亿大关只有一步之遥,而河南户籍人口早已过亿。

相比之下,湖北只有万人,不到河南省的6成。人口腹地的强弱,决定了省会城市的人口天花板。

虽然武汉人口被郑州超过,但武汉人口比重高达21.34%,郑州仅为12.68%。

武汉堪称经济首位度、人口首位度双丰收的强省会城市,而郑州还有一定距离。

03

当然,有人口腹地只是一方面,如果省会缺乏吸引力,这些人口最终只会成为“孔雀东南飞”的果子,东北地区的人口形势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河南作为劳动力大省,同时也是劳动力流出大省。

河南常住人口离1亿人仍有一步之遥,而户籍人口早已超过1亿,这说明河南仍有大量人口在外务工。

换言之,河南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流向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为当地人口结构年轻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参阅《过去10年,谁是中国人口增长最猛的省市?》)

好在,近年来,郑州开始扭转这一趋势。

郑州,虽然只是普通省会,既没有副省级城市的地位,也没有计划单列市的光环,但却坐拥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等一系列殊荣。

年,“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伟蓝图横空出世,郑州晋级为“米字型”的综合交通枢纽。这是继传统铁路时代之后,郑州交通枢纽地位再一次得到巩固。

年,郑州与武汉双双入选国家综合交流枢纽城市,在铁路、航空、物流方面均获得了枢纽地位。(参阅《“国际交通枢纽城市”揭晓,20城被委以重任》

同一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发布,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和郑州顺势成为全国第七个和第八个国家中心城市。

随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辐射的不只河南一地,还包括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等省市。

城市能级的提升,自然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口回流。过去10年,郑州GDP翻了两倍左右,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全国产业格局的洗牌,也为郑州产业崛起提供了机会。

过去十年,随着人口红利消退,沿海城市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而仍旧拥有劳动力优势的内地城市,有机会承接来自沿海的加工产业。产业承接,同时又会带动劳动力从沿海回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郑州抓住了这一机遇,以富士康落地为契机,打造了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新的支柱产业,同时形成了以电子、新材料、生物及医药、现代食品、家居和品牌服装、汽车制造为代表的支柱产业。

这些产业涵养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从而带动拉动力人口回流。

04

促进中部崛起,再次为全国瞩目。

近日,管理层下发《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涉及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等重点内容。

这是关于中部崛起的新一轮顶层设计。可见,在未来几年,中部主要省会经济、人口首位度还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郑州占全省的人口比重仅为1/8左右,而中西部省会多在20%以上,郑州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武汉未来将摆脱疫情的影响,在经济上与杭州、南京形成更大竞争优势,在人口上也不乏与郑州一较高下的机会。

长沙、合肥的发展空间同样巨大。长沙的人口增量,足以说明低房价带来的额外优势,反炒房第一城不只是口号而已。

合肥如果能继续保持“最牛风投城市”的战绩,想必未来在与南京等城市的竞争上,获得一定优势。

无论如何,人口向省会、中心城市集聚是大势所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