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现在哪里就诊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巢湖之滨
渡江战役纪念馆静静矗立
无言诉说着那段
一腔热血向光明的峥嵘历史
在巢湖一带
这样的“红色印记”还有很多
也许就在身边、就在脚下
在人们抬头、回望的一瞬
与城市的繁华和喧闹融为一体
这些凝聚着精*的历史印记
犹如一座座丰碑
见证着中国共产*的百年辉煌历程
见证着青春与热血
精神与信仰的初心赓续
义
星火燎原
罗家嘴暴动
皖中最大的一次农民武装暴动
罗河位于庐江的最南端,也是合肥市的南大门。抗战时期,这里诞生了庐(江)桐(城)地区最早的区级*组织,也曾爆发当时皖中地区最大的一次农民武装暴动,这块热土的红色印记熠熠生辉。
庐江县罗家嘴暴动旧址,当年指挥部就设在这里。(资料图)
将时间溯回到年3月,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深入罗河七架桥地区,帮助发展中共*团组织和建立农民协会。5月,罗河镇郑家湾的董家祠堂内,一场简单而隆重的会议秘密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共七架桥区委,同时成立了七架桥区农会。
年底至年初,在中共七架桥区委会的指导下,庐南地区先后成立了罗昌河、沙溪、*泥河3个区委,壮大革命队伍。那段时间,全省各地农民武装暴动风起云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逐步形成。庐江的*组织也领导贫苦农民、知识青年,利用简陋武器,保卫革命组织,掩护群众扒粮;打击土豪劣绅,镇压叛徒特务。桐庐地区*组织决定,在庐南组织暴动,建立革命武装和游击根据地。
暴动于年6月6日发起,当晚,集中了70多人,都是*员、团员,请来当地的塾师做向导,带领着武装暴动队一路向罗家嘴挺进。按照行动计划,游击队赶至七家桥后,连夜围歼当地两个反动民团。可到达附近时天已拂晓,考虑到白天行动障碍重重,游击队决定暂时隐蔽在罗家嘴,并布置了警戒。不料,暴动行动被地主李静甫告密,两个反动民团在罗家嘴布下天罗地网。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游击队员发挥不怕牺牲的精神,以一抵十、奋勇抵抗。一名游击队员站在墙头,对敌人展开*治攻势,高呼:“士兵们,我们与你们昔日无仇,今日无冤,不要穷人打穷人。我们是红*,不是好惹的,打死了你们划不来,你们要为父母妻子着想。”在游击队的*事和*治攻势下,反动民团开始瓦解,有的后退,有的只朝天放枪。
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游击队趁此有利时机,组织40余人的先锋队且战且走,打死打伤民团20多人、捕获5个俘虏,直冲到数十里外才脱离险境。还有一些暴动人员带了4支步枪,在罗家嘴声东击西,用3支步枪阻止民团,用另一支步枪在背后监视民团。因枪支过少,缺乏弹药,更无援兵,民团队冲了上来,张佩卿等8名游击队员被捕。
被捕之后,游击队员们仍不忘向看守士兵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反动民团残害革命青年的罪行。其中一名24岁的共产*员惨遭酷刑,临刑时还振臂高呼:“共产*万岁!红*万岁!”最终从容就义于罗昌河的唐立岗上。其他暴动人员,后经营救被保释。由于敌强我弱、计划不够周密、缺少应变措施,罗家嘴暴动遭到失败,但这支暴动队伍的基本力量,都成为中共桐庐*组织发展壮大的骨干,为日后的革命战争点燃星星之火。
守
保家卫国
巢县阻击战
再三阻滞日寇西进合肥
年5月14日,日*攻陷合肥。就在前夜,庐州大地的英雄儿女仍在殊死搏斗,用生命和鲜血保卫合肥、守护家园,谱写了可歌可泣、威武雄壮的抗战史实。日*对合肥的进犯,正是从巢湖之滨的巢县开始的,这里曾展开一场又一场阻击战,阻滞了敌寇西进合肥的*事行动。
合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素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年,随着淮南至裕溪口铁路启用,合肥成为安徽省内一个重要的铁道枢纽,区域位置凸显。对华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之前,日*就已觊觎合肥的战略地位,对地理位置、战略地位、水运条件、米粮资源、历史人文等全面调查摸底。
“庐州,别名合肥,在安徽中央地区,水路可达芜湖,从陆路往西是六安……”在安徽省档案馆内,藏存着一套日寇的“随*手册”《支那事变战迹之刊》,共分为上、中、下三个小册子,其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各重要县市的情况,合肥也被记载在内。
巢县南门看守的日寇,城墙上还有一段“大家团结起来抵御外侮”的抗日标语。(资料图)
年底,南京沦陷之后,日*从长江南北大规模侵入安徽境内,不久便将铁蹄踏向合肥。次年4月底,在骑兵、空*的配合下,日寇气焰嚣张地向巢县进攻,拉开了攻占合肥的序幕。日*火力猛烈,首先攻陷巢县外围,旋即扑向县城城内,攻占车站及附近的各个据点。当时,巢县守*有抗日爱国将领廖运升率部,虽然与敌*兵力悬殊仍是奋力抵抗,激战一天一夜后最终败退。巢县沦陷。经此一役,日*也伤亡惨重,无力立刻西进合肥。
几天之后,日*从巢县出发,鸱视狼顾扑向合肥,再三遭遇了异常顽强的抵抗,付出巨大代价。
在散兵镇,廖运升身先士卒,冒着倾盆大雨,抱着一挺轻机枪,对着日*猛烈射击。廖运升率领守*奋死抵御,从午夜一直战斗到次日中午,可惜因为兵力不足、火力有限,未能对敌*形成有效阻击,这场战役最终以失守告终。守*虽败,却也狠狠打击了日*的嚣张气焰。日*占领散兵镇之后,担心守*返回袭击,未敢在镇上久留,慌忙撤回县城。
不久之后,日*又集结淮南方向兵力约余人,分成两路扑向柘皋镇。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敌人,守*毫不退缩,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敌后,主要兵力在公路两侧挖壕预伏。当载着大量轻重武器的日*一出现在公路上,预伏的守*立即枪弹齐鸣全力射向敌人,一部分战士跃出战壕与敌人展开肉搏,迂回到敌后的部分官兵也发起勇猛冲击。突然遇到前后夹攻,日*一时措手不及,陷入被动。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敌人弃尸余具,狼狈撤退。
桥头集双山阻击
百余名守*激战千余日寇
濒临巢湖的桥头集镇,有一片绵延悠长的山系,犹如一道道遮风避雨的天然屏障,世世代代无声庇护着一方生灵。抗战时期,在这个美丽的山镇,曾发生过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桥头集双山保卫战,战斗规模虽然不大,却打响了“合肥保卫战”第一枪。
桥头集镇,铁路穿镇而过。80多年前,随着淮南铁路通车,加之桥头集火车站辐射5条铁路专用线,分别连通厂房、工矿企业等,让这个本不起眼的山间小镇成为工业重镇,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年5月12日,日*集结了多人的兵力,从巢县西进向合肥发起猛攻,把必经的桥头集镇作为攻占目标之一。
据《肥东县志》记载,当时,共产*领导的地下组织“红枪会”与合肥守*联合,在桥头集镇双山上挖战壕埋伏,准备主动出击。战斗于农历四月十二那天打响,守卫双山的中国*队不过百余人,与千余名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凭借地形优势,守*在双山上坚持了一天一夜,即便弹尽粮绝也不撤退,给予日*大量杀伤。
战至最后,日*凭借高密度的侦查和高精度的*用地图,从一条当地人都无法知晓的山间小路进入防线,绕到了中国*队阵地背后。腹背受敌的守城英雄们拿起刺刀,在战壕里与日*展开艰难肉搏战,最终全部壮烈牺牲。如今,双山的半山腰上,立着一座战役纪念塔,当地人都称之为“白骨塔”,那些守城英雄就埋葬于此,长眠在誓死守护的这片土地。
桥头集镇还保存着两座日*碉堡,图为小葛碉堡。
除了双山白骨塔,桥头集镇还保存着两座日*碉堡。据史料记载,年6月,日*占领肥东后,对交通要塞桥头集不断进行扫荡,在双山脚下的铁路两旁建造碉堡群,封锁运输线,日夜枪声不断。在共产*的领导下,桥头集地区迅速燃起了抗日烽火。
在上海入*的当地人宣兰生成立了农民自卫队,多次在淮南铁路桥头集一线袭击日*。一个夜晚,趁日*碉堡换防之际,农民自卫队袭击了碉堡群,缴获大量枪支弹药。为截住日*的交通,桥头集的地下*还组织了一支神出*没的铁道游击队,捣毁铁路15公里,多次炸毁日*运*火的列车,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年,双山抗日队伍由80多人扩大到多人,并成立了抗日大队,先后消灭了余名日寇,缴获和新增了多支枪支。
很多桥头集人都听过杜仁川老人的抗战故事。当年,日*入侵桥头集时,杜仁川是一名15岁的热血少年。在中共地下*的培养下,他成为了儿童团团长,经常冲破一道道封锁线,跋山涉水为游击队送信、传递战况,组织儿童团为村里老百姓站岗放哨,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解放之后,杜仁川将亲历的抗战记忆,编成生动的抗战故事,先后入册入页*史和地方志,讲述桥头集*民英勇抗日的热血历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桥头集人的爱国热情,勿忘国耻、振我中华。
战
革命到底
蒋家河口战斗
新四*打响东进抗日第一枪
在巢湖市银屏镇,裕溪河与蒋家河交汇处,杂草丛生的浅滩中央立着一块石碑,上书“蒋家河口战斗遗址”,这是叶飞将*亲笔题写的。石碑背后的河水如银带般缓缓流淌,几艘机帆船停泊在泛着天光的河面上,附近的堤坝灌木葱茏、水草繁茂——这个静谧而又隐蔽的地方,正是新四*打响东进抗日第一枪的地方。
随着日*进犯合肥,庐州大地烽烟四起,最惨烈的一天,5架日*飞机对全城实施轰炸,东至坝上街,西至三孝口,南起官盐巷,北至义仓巷,投下了多枚炸弹,毁损房屋千余间,炸死炸伤者千余人,几乎将不大的城池炸为废墟。活动于银屏山区的新四*四支队九团勘察地形之后,决定在蒋家河口设伏,让侵略者尝尝新四*的铁拳。
史料记载,年5月11日下午,四支队九团士兵受命,集结于银屏山下,如同一把出鞘利剑,准备时刻插入敌人胸口。12日拂晓,九团战士按预定地点进入阵地,团部的侦察队隐蔽在河口两岸的河堤后面,另有兵力布置在周边随时准备接应、增援。上午8点多,从巢城方向的河面上传来马达声,一前一后两艘汽艇慢慢靠岸,船上的日本兵背着刀枪,大摇大摆鱼贯上岸,丝毫没有戒备。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最前头的日本兵应声倒下。这是我*发出的战斗号令。新四*发起猛攻,机枪、手榴弹如雨点般向日*袭去,将毫无防范的日寇打得措手不及、溃不成*。有几个敌人企图夺船逃命,新四*战士以炮火封锁了河口,又以集束手榴弹将敌汽艇炸翻,粉碎了敌人企图逃跑的幻想。这场战斗20分钟就结束了,共毙敌20余人,缴步枪9支、手枪2支、敌*旗一面,我*无一人伤亡。
蒋家河口战斗打响新四*东进第一枪。
蒋家河口战争规模不大,却打响了新四*抗日的第一枪,拉开了华中敌后游击战的序幕。之后,新四*四支队七、八两个团在合安、合六公路作战10余次,击毙日*多人,伤多人,击毁和缴获*车70多辆,缴获步枪余支。新四*四支队八团东进青龙厂,在肥东、全椒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攻击日*、围剿土匪、维护治安,在敌后开战抗日斗争。其中在梁园,八团曾先后两次重创日*,尤其是后一次战役,打得日*惊慌地说:“这是新四*的枪声,不是马虎子(国民*杂牌*)。”
年5月,新四*江北指挥部在庐江县东汤池成立,张云逸兼任指挥,徐海东任副指挥。12月下旬,新四*四支队粉碎了日*余人在皖东的大规模“扫荡”,毙伤日*多人,收复了周家岗、复兴集、大马厂、古河等地……从蒋家河口战役开始,新四*在庐州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不朽“*歌”。
渡江战役
国民*反动统治从此覆灭
巢湖北岸的撮镇瑶岗村,本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小到在地图上都找不到。72年前的春天,惊心动魄的渡江战役从这里吹响了“集结号”,人民解放*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延续22年的国民*统治。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府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在长江以南也难以组织起系统的防御。蒋介石一面“呼吁和平”,宣布下野;一面又在幕后操纵兵力,在长江设防,企图阻止人民解放*渡江南下,希望达到国共双方划江而治的目的。蒋介石虚伪的“求和”图谋早被中国共产*人看破。
年元旦,毛泽东在亲笔撰写的新年献词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他擘画了年中国革命的蓝图:“中国人民解放*将向长江以南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并决定成立渡江战役总前委,全面负责指挥渡江战役工作。渡江战役总前委就设在巢湖之滨的撮镇瑶岗村,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
年3月,一支解放*部队悄悄进入瑶岗村。年4月2日*昏,邓小平和陈毅“乘坐着一节‘闷罐车厢’,沿铁路从蚌埠到达合肥,并立即驱车前往瑶岗村的总前委指挥部……”在这里,邓小平亲自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并以总前委的名义将其上报中央*委。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瑶岗是一个不大的村子,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穿过,将它隔成两半。之所以选择瑶岗作为渡江战役总前委驻地,合肥的战略地位是一个重要考量,巢湖优势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巢湖水域广袤,是天然的水上练兵好场所,有利于渡江船只的筹集,有利于船工、水手的选择与调配。”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昭堂在讲述巢湖往事时介绍,当时三河镇筹集民船81只、组织船工人参与,庐江县一次性就集中多只民船,巢县征集多名船工和只木帆船,这些船只和船工都由解放*部队统一调配指挥。“老渔民、老船工一边向渡江部队介绍长江水情的特点,一边帮助渡江部队在巢湖水域上开展水上练兵活动。没有救生衣,就用竹子做成三角架代替,帮助广大指战员训练渡江战士学会划桨、掌舵、挣篱、抛锚和泅水等本领。”可以说,渡江战役准备是在巢湖流域人民“‘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船有船’的伟大支援下进行的”。
年4月20日,和平谈判破裂。次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4月20日夜-21日,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第二、第三野战*百万雄师,一举突破国民*苦心经营几个月的长江防线。最先于4月20日夜突破长江天堑的,是谭震林指挥的中路兵团,由巢湖进*,取道无为县泥汊一线渡江。随后,东、西两路大*接连发起了渡江攻势,向敌*纵深进攻。
渡江战役纪念馆。
在长江这样的宽阔水面上进行大规模作战,在人民解放*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了支持解放*“打过长江去”,老百姓摇出藏在芦苇中的船,打捞出沉入江底的船,成百上千的大小船只出现在茫茫江面。巢湖流域还有数百万民众参加支前工作,负责修路、挖沟、抬担架、运输、站岗、放哨、划船等。
当时,14岁的无为渔家女马毛姐,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手掌舵、一手划船,载着30名解放*快速向长江南岸破浪前行,中弹负伤之后仍然坚持撑船。这30名解放*成为首批强渡长江的突击队,马毛姐运送的船只成为“渡江第一船”。在巢湖流域,有着成千上万个“马毛姐”,他们摇起自家船只,用生命之舟将百万子弟兵送过大江,将解放*送到“光辉的彼岸”。
渡江战役纪念碑。
江淮晨报全媒体发布中心出品
记者/王靓摄影/高博
原标题:《文化合肥│追寻巢湖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