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南风窗”(ID:SouthReviews)
作者:南风窗记者胡万程
“古时南方昌盛之地,现时难以昌盛之地。”
在知乎上“如何评价南昌这座城市”的问题下,有人写下这样的答案。
的确,初唐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如今却成为了中部地区发展的凹地。自嘲式的答案背后,藏着遗憾和不甘。
在年的各省会城市GDP排名中,武汉、长沙、郑州自不必说,GDP总量均已破万亿。但原本稳居中部六省会城市第四的南昌,被“小老弟”合肥远远地甩了亿元以上的身位,仅以亿元排在第21位。
江西省虽非强省,也绝非弱省。然而江西省会的排名,低于整省在全国(第16位)的位置。尤其当下时处“强省会”的时代,南昌是否能引领全省市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江西的竞争力,不仅外地人看不透,本地人心中也有疑问。
在南昌负责城市宣传口径的部门,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南昌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交汇的中心地带。
这样的地理特性,在现实中却成为了一把双刃剑。上饶人去了“长三角”,赣州人去了“珠三角”,抚州人去了“闽东南三角”,就连很靠近南昌的九江人也被武汉和合肥吸走了。东西不靠的南昌陷入了缺人发展的境地。
没人即没资源,没资源就没法发展,发展不起来人口更加流失……这往往是城市衰落的恶性循环。
如何充分发挥南昌的资源禀赋,提升城市竞争力,把存在感刷起来的问题,摆在了城市决策者的案头。
01
还原“秋水长天”
第一次去南昌的人,往往对它丰富的水资源印象深刻。
宽阔的赣江横穿城市中心,大大小小的湖泊散布各处。南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与它所处的鄱阳湖水系通达的水运条件所带来的商业集聚效应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统计,南昌的水域面积达平方公里,接近整个城市面积的三成。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管辖的区域几乎个个傍水而建。
“去年我们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主要水厂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南昌市发改委副主任钟坚说。
他告诉《南风窗》记者,近年南昌在治理湖泊河流上下了大功夫,比如实行河长湖长制,淘汰落后产能,拆除非法码头。在《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中,南昌将继续聚焦工业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直接的反应在了城市的宜居性上。在南昌赣江东岸,从生米大桥到滕王阁,8公里的赣东大堤风光带,和红谷滩约11公里长的赣江西岸风光带,成了很多南昌市民遛弯、休闲的好去处。
据记者了解,这样的风光带正比对上海*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岸线,不断向南北顺延,南昌有望在未来喜提一张“世界级滨水区”的崭新城市名片。
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未只局限于水,还有空气。
夕阳时分,登上滕王阁远眺。城市虽多了一众大厦,少了一群飞鸟,但在高能见度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依稀保留几分神韵。
高能见度在城市里是个稀罕物。被雾霾问题困扰的城市自不必说,PM2.5达标但空气总是浑浊不清的城市也不在少数。南昌的高能见度来源于优秀的空气质量。南昌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且年到年,南昌空气质量连续五年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一方面,南昌近年来淘汰了很多落后产能,尤其是钢铁、造纸类的高污染产业。另一方面,南昌各部门在共同推进大气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年市公安交管局淘汰老旧车辆,市市场监管局淘汰燃煤锅炉,市城建局的工地扬尘污染监管等。
环保和发展上是一堆矛盾,南昌在保护水和空气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损失了部分GDP。但用南昌市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处处长顾建*的话来说,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好的资源投入到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上。
顾建*口中的“新兴支柱产业”,是南昌市如今重点打造的四大产业——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航空装备。
在江铃汽车、洪都航空、江中集团等老牌强企逐渐式微的背景下,以VR(虚拟现实)、移动终端、LED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成长,成为了南昌崛起的新希望。
02
突兀的VR产业
在国庆阅兵分列式的各省花车上,江西省花车上的VR很是显眼。
井冈山状的LED大屏幕上,挂着两个大写的英文字母“VR”。VR在南昌的发展,可以用“突兀”两字来形容。
年前的南昌,似乎和VR完全扯不上关系。城市里没有知名的VR公司,也不存在集聚的VR产业,高等院校中也没有设置VR相关课程。
南昌这一步棋,借鉴的是前人的成功经验。
想当年,浙江乌镇只是个江南小水乡,贵州贵阳只是个避暑圣地。然而在系统性的规划布局下,两地率先叫出了“互联网小镇”和“大数据之都”,在*策的加持下,资源不断汇聚。不出几年,两地名号坐实。
这样的发展路径让南昌的决策者看到了可能性——抓住机遇,争取*策倾斜,打响名号后汇聚资源。在素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传统的土地上,存在着“无中生有”般创造产业集聚的可能。
年~年正是VR技术勃发的时期,基于VR产业前景美好、产业链长、应用广泛等特点,江西省将VR产业作为“潜力方阵”予以重点打造,并明确把南昌作为发展中心。
南昌市的规划得到了江西省委省*府全力支持,邀请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一流的高校院所对未来VR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基地的建设路径等作了深入调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规划。
年2月,南昌宣布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这也是中国虚拟现实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第一枪”。
要说VR技术完全是“无中生有”,其实也不是。
近年在南昌发展较好的光学产业中,光学技术与VR领域是有互通之处的,欧菲光、联电光电等企业早就开始积累VR相关技术,并着手投资海内外拥有顶尖核心技术的公司。此外南昌汽车、航空、电子制造行业基础扎实,VR技术成熟后将很好地赋能于这些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眼下,走在南昌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个又一个醒目的VR标志。这不仅是因为第二届世界VR产业大会的召开,也因为南昌近年来VR企业的不断积聚。
“VR地标更加响亮,新兴产业培育和应用更加强劲,发展平台更加拓展。”南昌市长刘建洋用三个“更加”形容年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以来的成绩。
目前,南昌有VR企业已接近百家,包括微软、HTC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集中落户,北理工、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等研究机构相继入驻,泰豪、科骏等本土企业快速成长。
据组委会给出的信息,今年VR/AR产品和应用展区展览面积与去年相比增加了一半,企业数量增加了三成,新增了德国、西班牙、奥地利、波兰、印度等国企业参展。
喊出“世界VR之都”的南昌,似乎正沿着乌镇和贵阳走过的路,顺利前行着。
03
一条长征路
有人经常把南昌与合肥作比较。
两个省会都是在一个文化构成复杂的省份,省内不同群体相互之间的文化认同不足。部分城市往往与外省的经济强市联系更加紧密,省会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不足。
总是被揶揄吸纳过多周边资源的“霸都”合肥,直到近几年“吞并”巢湖,并赶上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的潮流,才依靠“科教之城”刷出存在感。而VR产业刚刚起步的南昌,想要进一步吸纳省内人才,仍需要时间。
去年开始,南昌也加入了二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战中,出台了《关于实施“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要拿出亿为人才落户提供配套服务。
然而与西安市一天人落户对比明显的是,南昌新*出台三天,城市仅仅多了59位“新主人”。
随后南昌进一步放宽要求,提出“引进中专生人才落户”的*策。要求大幅度下滑的背后,南昌市的无奈浮出水面——城市缺乏吸引力。城市的吸引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不但包括城市就业机会、基础设施,也包括居住环境、文化环境、饮食口味等多方面因素。
此外,电子信息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南昌,能否带动整个江西省的发展,仍然是个问号。
从历史上的豫章郡到洪州,再从南昌府和南昌市,南昌的地级行*区划面积越来越小。做“强省会”,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吞并”周边县市。
在南昌开瓦罐汤快餐店的陈师傅,老家是丰城的。他一直很纳闷一个事,明明老家离南昌更近,家里人也多来南昌务工,但老家却是归宜春管。
除了丰城,樟树、高安也是江西省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市,与省会南昌有着较强的经济联系。但在行*区划上,三市却划归宜春市管辖。这样的行*划分是否合理,民间不乏出现争议。
年4月,江西省印发了《关于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若干*策措施》,赋予都市圈更大的自主发展权,希望以南昌为核心,以赣江新区为引擎,以九江、抚州为支撑,以一小时交通时空距离为半径,联动丰樟高、鄱余万等周边县市,打造融合一体发展的“大南昌都市圈”。
方案出台后,省内给予南昌大力度的资源支持。比如支持省会城市优先布局创新产业技术,支持南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城市试点,构建南昌“米”字形高铁枢纽,加快中国(南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行都市圈旅游“一票通”等等。
这些举措都有意在基础设施与就业机会、便民生活等方面,优先拔高南昌的重要地位。
*策刚刚出台,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根据其他省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南昌的“强省会”打造,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本文转载自“南风窗”,内容已获授权。
南风窗,中国*经第一刊。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如需转载请联系“南风窗”(ID:South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