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木
每隔十年,城市格局都会为之一变。
过去10年,我国从外贸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创新驱动,带动一众中西部二线省会城市崛起,区域经济随之大洗牌。
从年到年,谁是全国进步最大的城市?
01
谁是GDP增长最猛的城市?
这是过去10年主要城市GDP增幅排行榜:
在主要经济强市中,GDP增幅最大的10个城市分别是:
合肥、福州、昆明、西安、重庆、成都、武汉、厦门、南通、泉州。
这10个城市,6个位于中西部,4个位于东部地区,其中3个为福建地市。
这些城市,囊括了成都、武汉、西安三大典型“强省会”,以及合肥、福州、昆明等将“强省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的“网红省会”。
相比而言,GDP增幅较低的城市,基本都在北方,东北4大中心城市全部在列。
这反映出过去10年,东北经济增长动力不再,资源枯竭、产业衰退、人口流失等均为症结所在。
在主要经济强市中,合肥成为过去10年进步最大的城市。
年,合肥GDP仅为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在30名开外。到了年,合肥GDP已经跃升到1.14万亿,跻身TOP20城市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在年与芜湖、马鞍山等地“三分巢湖”,城市规模得到空前扩张。不过,年合肥的GDP总量已经统计了新合并区县。
换言之,过去10年,合肥的飞速发展并非单纯城市扩张所致。
与合肥一样,过去10年,共有5个城市成功实现外延式扩张:
合肥三分巢湖,成都代管简阳,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济南合并莱芜,长春代管公主岭。
这些城市的飞速发展,不无城市扩张带来的助力。
02
最敢“*”的城市?
合肥的成功晋级,最流行的说法,当属“*”。
“全国最敢*的城市”、“最牛风投城市”、“逢*必赢”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这背后,合肥“押注”京东方、“接盘”蔚来、引进长鑫存储,带动了一系列千亿产业的风生水起,堪称最大注脚。
事实上,任何城市的崛起,都无法仅凭一次两次的“豪*”,背后必然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与*策导向。
日前,安徽省有关领导在相关结业会上,对合肥“*城”一说予以否认,并分析了“合肥为什么能”的关键原因:
“安徽20年来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合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就。”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合肥晋级的第一大支撑在于区位优势的升级。
20多年前的合肥,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深居内陆,虽然作为省会,但经济水平不及沿海普通地级市,在重工业时代和外贸驱动时代,一直都是边缘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从外贸转向内需驱动,从沿海优先发展转向城市群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安徽在国家战略中的分量不断抬升,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先后落地,带动安徽向经济强省进*。
这其中,最具突破性的,当属安徽集体加入长三角城市群。
自此,安徽16地市,正式与江浙沪“包邮区”开始了融合之路,合肥也得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一员。
除了三大国家战略之外,“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一改合肥在国家交通网络中的尴尬地位,得以成功晋级为国家交通枢纽。
在普铁时代,作为铁路要道的京广、京九、京沪、陇海,只是从安徽边缘掠过,省会合肥成了铁路的死胡同。
但在高铁时代,八纵八横,纵横交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覆盖整个中国。
八纵里的京沪、京台、京九,八横里的沿江、陆桥通道,从安徽纵横交错而过,合肥得以成为晋级为“米”字型枢纽成员,城市能级和区位优势得到显著提升。
年,安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公里,仅低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位。
这正是合肥及安徽得以迅速崛起的时代大背景。
03
合肥为什么能?
区位优势只是必要条件,合肥的晋级,还有其*策导向的因素。
10多年前,说起合肥,给人的印象还是一个除了省会名分似乎毫无特色的普通城市。如今,合肥的平板显示、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产业,在全国已有一席之地。
这背后,正是“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策导向的结果,也是城市晋级最大的支撑。
近年来,合肥工业狂飙式增长,成为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来源。
数据显示,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13.8%,创10年来新高。与主要城市对比,合肥工业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长三角城市第2位。
这一切,要从年前后说起。
当时,众多城市都陷入大基建投资、房地产繁荣拉动GDP的追逐之中,大造新城,只有少数城市将重点放在了产业上。
合肥第一个投注的产业,是家电。
借助产业转移的时代趋势,加上人口大省的优势,合肥先后引来海尔、美的、格力等众多知名企业落户,合肥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家电产业扩张,对液晶显示面板的需求,又带动合肥与京东方的联姻。
年,合肥市*府投入60亿,并承诺兜底最高出资90亿,引入京东方,投建国内首条6代线。要知道,当时合肥一年的财*收入仅有多亿元。
不久后,联想制造基地的落户,让合肥的电子信息产业从此步入快车道。
年,联想在合肥成立联宝科技。联宝科技的落地,不仅让合肥有了强大的电子制造业,还解决了京东方在发展初期显示面板的需求井喷。
如今,联宝已经成为联想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0万台,全球每8台笔记本,就有一台来自合肥。
有了家电、PC、显示面板的强大基础之后,借助产业协同效应,合肥顺势引入了以长鑫存储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企业,千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由此形成。
当然,合肥“风投”最大的“神话”,来自于“接盘”蔚来。
年前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前夕,作为三大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却陷入困境,资金链几近断裂,股票最低跌到1美元。
蔚来危在旦夕之际,合肥出手。年,合肥建投联手三级国资平台70亿元“接盘”,下注期待已久的新能源产业链,赢得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
年,随着“双中和”、“碳达峰”战略的推出,新能源汽车发展走上快车道,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翻了1.6倍,蔚来不仅起死回生,还成了年销量近10万台的新晋龙头。
由此,合肥正式形成了“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产业链。目前,家电、装备制造、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2/3左右。
短短10多年间,合肥工业总产值从多亿元跃升到万亿级。
这与其说是“风投”的成功,不如说是矢志不渝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结果。
04
谁是合肥第一大企业?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流企业。
说起深圳,华为、腾讯等企业可谓光彩夺目。说起合肥,京东方、蔚来也是绕不开的存在。
不过,合肥第一大企业,第一家千亿企业,却非京东方也非蔚来。
日前,年合肥企业50强企业榜单发布,联宝科技、江淮汽车、合肥百货位居前三。
同期,“安徽百强企业”发布,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联宝科技位居前三。
这其中,海螺集团和铜陵有色都是耳熟能详的传统工业,自年首次发榜以来就一直霸榜,而联宝科技则是首次跻身前三,堪称最大“黑马”。
事实上,联想旗下的联宝科技,不仅是合肥第一大企业,还是合肥首家千亿企业,更是安徽省首家百亿美元级进出口企业。
数据显示,年,联宝科技营收突破亿元人民币,全年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
从发展史来看,成立10年来,联宝科技已经连续4年蝉联合肥最大工业企业,连续7年蝉联安徽最大进出口企业。
联宝科技,为何强势崛起?
作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基地之一,联想电脑在全球的市场扩张,带动了联宝科技产能的扩张。
根据IDC发布的报告,年全球PC出货量约为3.48亿台,联想以万台、23.9%的市场占有率,蝉联世界第一。
联想的逆势扩张,一方面来自疫情催生的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需求,带动全球PC市场创下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其在全球构建的强大供应链体系,得以摆脱“缺芯少屏”等零部件短缺带来的负面影响。
数据显示,联想在全球拥有生产制造类供应商共约余家,包含中小企业约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共35家,单项冠*企业15家,单项产品冠*7家。
更关键的是,得益于国内疫情形势受控,联想在内地布局的生产基地,在疫情期间发挥出显著的支撑效应。
目前,联想在全国共有合肥、武汉、深圳3大制造基地。
其中,产能最大的是合肥基地,目前设有2大园区7大厂区,年产能高达万台/套。
同时,借助联想在“新IT”领域的布局,合肥基地率先启用了两条自主研发的智能生产线——水星线和哪吒线。
在新IT、智能制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助力之下,目前,联想合肥工厂0.5秒就能下线一台电脑,足见其供应链体系之强、科技含量之高。
成立10年来,联想合肥制造基地累计向个国家和地区出货超2亿台笔记本电脑,为合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劲支撑。
05
这家企业的崛起,
隐藏着城市晋级的“密码”
企业与城市相互成就。
龙头企业的崛起,往往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崛起,这是颠扑不破的市场铁律。
正如特斯拉之于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华为终端总部之于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联想、京东方、长鑫存储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合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
联想的联宝科技之于合肥,不只是全球最大的PC生产基地,更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乃至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新华社报道提供的数据,联宝科技带动了上下游70余家供应商落户安徽,通过打造4小时产业圈持续推进产业链紧密合作,机构件的本土配套率达60%。
不仅如此,联想在新IT领域的探索,让合肥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前沿技术的探索中走在全国前列。
事实上,京东方、长鑫存储、春秋电子等企业的飞速发展,背后不无联想带来的产业协同效应。
年,京东方在合肥的6代线正式投产,实现了内地32英寸以上液晶显示屏国产化的重要突破,其首批产品的交付对象正是联想。
随着同在合肥的联宝科技建厂投产,这个全球最大的PC生产基地,一度“吃”进了京东方40%的产能,使京东方顺利度过了初期的艰难历程。
随着联宝、京东方在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以维信诺、长鑫存储为代表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聚集。
不仅如此,合肥重磅“接盘”的蔚来,与联想同样不乏渊源。
联想创投正是最早的投资方之一。
早在年,联想就参与了蔚来汽车的C轮融资,并在年正式宣布与蔚来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智能汽车计算平台;
而联想旗下的懂的通信,更是蔚来车联网连接管理服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联想与京东方、蔚来的良性互动,生动体现了产业集聚的经济规律。
一两家龙头企业的落户,足以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聚集,最终形成千亿级乃至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合肥重要的支柱产业。
数据显示,年,合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32.4%,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45.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一半以上。
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06
万亿合肥的未来
GDP破万亿,只是城市晋级的新起点。
相比于万亿城市,合肥备受瞩目的标签还有很多:
全球家电之都、全球PC制造之都、世界显示之都、中国IC之都、新能源汽车之都……
每一个“标签”背后,都代表着城市的雄心壮志,更预示着“换道超车”的可能。
根据十四五规划,年,合肥GDP力争达到1.6万亿元,首位度提升到27%左右,人均GDP跻身长三角前十位,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在产业方面,合肥计划打造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千亿级龙头企业,培育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企业。
其中,到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突破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10家。
不难看出,合肥将未来押注到了先进制造业上,而联想、京东方、蔚来、长鑫存储等产业及其背后产业链的崛起,正是关键中的关键。
毕竟,产业与城市共振,龙头企业与城市相互成就,这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也是未来城市晋级的新常态。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只要坚守这一目标,不需要豪*,合肥未来也能跻身一流城市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