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8月27日电题:城湖共生的生态实践——看大湖治理巢湖答卷
新华社记者
巢湖,连接长江,与淮河即将沟通,作为五大淡水湖之一,是我国生态版图上的一颗明珠。
合肥,一个快速奔跑的省会城市,十年经济总量翻了约3倍,全市常住人口近千万,承担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新使命。
作为环大湖而居的省会城市,合肥用十年的生态实践,探寻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大湖治理方案。
(小标题)大湖复绿
今年7月底,随着十八联圩湿地三期工程完成,总面积平方公里、投资近60亿元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从空中俯瞰,巢湖仿若银盘镶嵌于安徽大地,环巢湖十大湿地犹如一块块翡翠“串珠成链”,筑起环巢湖水生态、水安全屏障。
巢湖东临长江,西接大别山,每年有40亿立方米湖水入江。“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巢湖又将与淮河相连。
*的十八大以来,巢湖治理驶入快车道,展开新篇章。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为本,巢湖治理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摆在重要位置。
穿行于十八联圩湿地,草丰水美,河汊纵横。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家*每天都会查看湿地内植物生长和水质净化情况。原先,这里是有着30多年历史的肥东县长临渔场,李家*是渔场场长。年,为了建设和保护湿地,渔场亩水面全部退养,余户养殖户全部退出。同时,周边56个自然村共有1.2万人退居。
十年来,环巢湖十大湿地退养面积达1.5万亩,退居户,他们中有的成为蓝藻捕捞工,有的成为湿地养护员,每日巡湖护水,见证巢湖生态向好。
合肥市还通过立法划出“红线”保护巢湖,相关地方法规明确规定,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采取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移民搬迁等措施,增强湿地生态功能。
走进合肥市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碧荷映日,群鸟翔集。这个余公顷的湿地公园地处巢湖西岸,湿地覆盖率已达89.17%。户居民退居、0余亩渔业退养,换得这里绿意盎然。
伴随湿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也稳步恢复。巢湖鸟类多样性调查负责人虞磊告诉记者,6年以前,巢湖流域鸟类种群只有多种,年以来,虞磊的调查小组已经发现鸟类种,东方白鹳、*胸鹀等珍稀鸟种从“稀客”变为“常客”。
(小标题)城湖共生
年7月,国务院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区划调整,巢湖自此成为合肥的内湖。合肥也成为环大湖而居的省会城市,开启了一座城与一片湖的共生发展新局。
在此之前,合肥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巢湖曾承受着“生态创伤”:城市污水汇入巢湖,湖水水质一度为劣V类,巢湖也被合肥市民戏称为城市的“洗脚盆”。
“巢湖污染,问题在湖里,根子在岸上,根本上是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局长余忠勇说。
通过成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安徽省巢湖管理局、设立环巢湖生态保护治理资金池、构建巢湖治理项目库、打造巢湖治理智库,巢湖治理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走上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的治源之路。
摊开巢湖流域水系图,33条一级支流汇入巢湖。数据显示,巢湖污染一半来自城镇生活污染。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合肥市年以来投入约亿元改造排水管网,新建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并提高出水标准,从源头上净化入湖水源。目前,合肥建成2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万吨。
合肥清溪净水厂的净水车间,隐藏在合肥西郊的一处开放式公园地下。这座全地埋式设计的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周边的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尾水通过城市内河流入巢湖。厂长助理王坤介绍说,为了控制入巢水质,合肥市要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将出水水质标准提升到准Ⅳ类。
过量使用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导致湖水污染的主因之一,合肥市在巢湖流域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替代等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目前,巢湖一级保护区内已流转土地12万亩推广水稻绿色种植,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作为后发追赶型城市,合肥坚持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从新型显示到集成电路,从人工智能到新能源汽车,合肥逐渐发展起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统计显示,过去10年,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近20%,比重已经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半壁江山。
年,合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同期,巢湖综合治理交出“成绩单”:年、年巢湖国控断面年度水质考核全面达标,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由年的劣V类转为Ⅳ类,年以来,巢湖蓝藻水华总体呈下降趋势。
“经济发展,巢湖污染不增反减。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同时发力、相向而行、共生共荣的。”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说。
(小标题)发展新策
入秋,巢湖水随风涌动、烟波浩渺。今年底,引江济淮工程将全线试通水、试通航。届时,每秒立方米长江水将源源不断流入巢湖。未来,这些水还可以通过巢湖流域的清水廊道流入淮河,为豫皖多万群众饮水安全提供保障。
从城市内湖到沟通长江、即将连通淮河的枢纽大湖,巢湖治理肩负着更重要的生态战略使命。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作为长江下游的重要湖泊,巢湖占长江下游来水面积的11.3%,每年向长江输送水量约40亿立方米,近年来入江前的国控断面水质一直稳定保持在Ⅱ类。
近年来,巢湖综合治理理念已经从单一水体治污向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实现治巢护江转变。从“一湖之治”走向“流域治理”,巢湖治理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年6月,巢湖入选国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十大工程”。按照规划,合肥市将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合肥市副市长何逢阳说,站在新起点,巢湖将实现从水质达标向有鱼有草转变,从注重一湖治理向保护长江的转变。巢湖,将成为合肥的名片,当好长三角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