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手术费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机器人捞藻神器巢湖打响剿藻持久战
TUhjnbcbe - 2024/10/25 16:48:00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91.html

8月5日,工人驾驶清藻船在湖面上清除蓝藻。杨晓原摄

针对巢湖污染,一年来,合肥市采取挂图作战、动态销号等方式,逐一明确整改时限,强力推进整改工作。

“投了这么多钱,中央和地方也都如此重视,为啥就是治不好一个小小的蓝藻?”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理巢湖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没有轻巧和一般化的捷径,唯有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许小刚关紧了窗户,还是挡不住强烈的臭味。每年到了七八月份,这样的味道再熟悉不过。

41岁的许小刚家住巢湖岸边的塘西村,是土生土长的巢湖人。自他记事起,巢湖就有蓝藻。每到夏天,这种绿色的藻类就会大量聚集,在太阳的暴晒下散发恶臭。

这些年,随着滨湖新区的建立,许小刚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年,为了保护巢湖,许小刚和塘西村的村民搬到了离湖10公里的回迁楼。曾经的塘西村变成了风景秀丽的环湖大道和绿化后的公园。

家搬了,岸线整治了,巢湖变美了,但蓝藻每年依然准时来袭,驱之不散。许小刚听说,去年中央环保督察指出巢湖污染治理不力,这一年来,占用的湿地恢复了,停车场拆了,工地也停工了……

“投了这么多钱,中央和地方也都如此重视,为啥就是治不好一个小小的蓝藻?”他困惑不已。

困惑的不止许小刚一人。

影响:“臭得不想来上班”

站在派河入湖河口,一股恶臭扑面而来,湖面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蓝藻,浓重得如同绿漆。上面泛白的部分则是已经死去腐烂的蓝藻,是异味的主要来源。

“一起南风,蓝藻就都被吹到北岸来了,温度越高,蓝藻越多,臭得也越狠。”许小刚告诉记者。

今年入夏以来,巢湖蓝藻水华形势较为严峻,截至7月底,巢湖已发生蓝藻水华29次。最大水华面积达到平方千米,占巢湖水域面积的17.1%。

连日来,蓝藻水华至少两次引发大规模的刺激性异味,对巢湖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沿岸走访时,家住滨湖新区的市民张浩宇说,其他季节晚上还经常出来散散步,6月底那几天,蓝藻的味儿就像垃圾放了一个月的味道,晚饭都能熏吐出来;7月下旬,滨湖一家楼盘的置业顾问杨珊在朋友圈吐槽:“最近的空气和朋友圈都弥漫着蓝藻的臭味,臭得不想来上班。”

派河是巢湖主要入湖河流之一,派河河口处于下风口,大量蓝藻聚集于此。记者乘船从派河入湖河口向巢湖湖区驶进,发动机一路荡起绿色的波浪,可以看见打捞船正在巢湖作业。

打捞工人孟凡舟说,往年5月份开始打捞,今年天气热得比较早,4月15号就开始打捞。最近几个月是蓝藻的高发时段,打捞者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蓝藻暴发严重的时候,恶臭令他快要窒息。

合肥市环湖办主任高斌友解释,今年蓝藻水华频发主要有3个不利的客观因素:一是持续高温,7月高温天数达17天,高于往年;二是总体雨量小,阵雨台风多,短时间强降雨会搅动湖体底泥,促进水体营养盐提高;三是今年风速普遍小于每秒3.1米阈值,便于蓝藻聚集。

卫星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湖区蓝藻水华的频次和最大水华面积均高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巢湖总氮浓度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总磷浓度提高7.32%,全湖藻类密度平均值较去年同期提高78.1%。

问诊:“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蓝藻已有30亿年的历史,被称为地球植物的祖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朱青倾向于把蓝藻研究和气候研究进行类比:蓝藻存在的时间比人类久远得多,研究要看50、年以上的长期数据,10年数据参考价值都非常有限,更不要说一两年的波动。

作为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已与巢湖蓝藻打了20多年的交道。

“因为每年气象条件不同,同比并不科学,就算某一年蓝藻没有暴发,数据非常好看,也未必是治理成功,可能只是老天帮忙。”朱青说。

“运粮运肥日夜忙,社员湖边挑湖靛”,20世纪60年代,巢湖民歌《巢湖好》中唱到的“湖靛”就是今天的蓝藻。那时候,巢湖周边还人烟稀少,以农业种植为主,农民会把蓝藻从湖中捞出用来堆肥。

大圩镇的居民张正银在巢湖边上生活了一辈子,他清楚地记得小时候从镇里到合肥连条路都没有,驴车加步行要走上一整天;如今,从市中心到巢湖之滨已有直达的地铁。

这也是合肥“大湖名城”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21世纪以来,随着滨湖新区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巢湖影响逐渐加重,巢湖蓝藻对人们的直观影响也日趋显著。

“市民与巢湖的距离拉近了,使得近年来蓝藻问题

1
查看完整版本: 机器人捞藻神器巢湖打响剿藻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