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年)》(以下简称《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谋划气象事业发展宏伟蓝图,赋予了气象工作崭新的历史使命。
合肥居皖之中,环拥八百里巢湖,横亘江淮分水岭,气象条件复杂。按照《纲要》部署,我们将立足气象事业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大力实施气象高质量发展“四大行动”,全力打造全国一流气象新示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气象力量。
用好科创优势,实施气象协同创新行动。科技创新是引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勇当气象科技创新开路先锋,将气象事业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探索数值天气预报,谋划建设雷电防护试验研究重大试验设施、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涉气象大科学装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设立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控制技术中心,深空探测实验室开展大气遥感数据探测与获取研究,垂直探空数据融合分析、通风廊道研究等科研成果走进实际应用,S-X波段雷达组网协同观测试验及应用研究将局地强对流天气临近预警时效提前10~20分钟,气象科技创新实力走在全国前列。“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科技引领,加快气象发展智能数字化转型,打造合肥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外场、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能见度和降水现象检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深入推进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深空探测等新技术与气象融合创新,组织开展大型城市边界层特征及影响、大型水体多圈层相互作用等技术攻关,主动为国家气象科技自主创新担纲承梁。
守卫城市安全,实施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行动。合肥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实有人口达万,经济社会活动高密度高强度运行,尤其需要气象为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城市安全提供第一手信息。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建成空地一体化综合立体气象观测系统,实现风、温、湿、气溶胶、水凝物5条垂直廓线观测能力,气象预警预报服务拓展到地质灾害防御、城市安全运行等领域,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由38分钟提前至42分钟,为成功防御应对年近40年来最严重伏秋连旱、年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涝灾害、年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干旱,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气象保障。“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建设完善立体化、智能化气象监测网络,构建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气象预报体系,加快实现1千米分辨率、重点区域百米级逐10分钟监测预警,推进暴雨内涝影响评估、交通气象影响风险预报、巢湖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等重点领域创新,提升中小尺度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快速预警监测能力,为特大城市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服务农业生产,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气象服务的一项重大长期政治任务。我们牢记农业农村“国之大者”,建成国家级农业气象观测站、省农业气象中心合肥分中心、长丰高分辨率气象卫星中心,布设40多套作物全生长周期农业气象监测设备,初步建立集农业气象监测、评估、预报、预警为一体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形成农业生产种、管、收全流程气象服务标准和服务清单,为江淮片区5市多万亩农田提供农业气象服务指导,直通式气象服务直达3万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三农”工作,围绕环湖、近城、岭上、多级农业布局,加快打造全市域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建立农业引种、农时农事影响预报、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气象服务体系,提供分区域、分作物、分阶段、分灾种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精心打造“一县一品”合肥特色气候好产品,助力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全面气象支撑。
打造生态名城,实施“气象治巢”行动。巢湖是合肥人民的宝贝,打造巢湖最好名片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我们坚持以巢湖综合治理统领环巢湖生态环境气候监测网,布设相控阵天气雷达等先进观测设备,开展11个子流域精细化面雨量预报,形成蓝藻气象预报、蓝藻生态遥感监测、水体水质评估等技术能力,守护一湖碧水美丽安澜,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巢湖水质的最好水平。“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聚焦打造巢湖最好名片,创新发展“城湖岭”生态环境气象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域生态环境气象立体监测站网,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巢湖蓝藻预警、城市综合规划等领域生态环境气象服务,打响巢湖流域、江淮分水岭优质气候资源品牌,加快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为打造生态名城筑牢气象屏障。
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将坚持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全面落实《纲要》各项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气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系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罗云峰
编辑:王若嘉
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