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手术费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物谱郝思德山阳有个ldquo好先
TUhjnbcbe - 2020/11/11 13:03:00
北京什么医院是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lx/
人物谱

郝思德:山阳有个“好先生”

朱明俊

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坚守乡村四十七载,用仁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为徐庄和周边的村民守护健康近半个世纪,救死扶伤,助人无数,赢得“好先生”的口碑。他,就是山阳镇徐庄村卫生室的医生郝思德。

不分昼夜的“守护神”

年,刚满二十岁的郝思德被大队推荐,当上了赤脚医生,师从山阳名医赵喜德,边学医边服务。六年的学医经历,让聪明好学的郝思德拥有了一身好医术,谁家有个头疼脑热、伤风感冒的,基本不需要出村,村民遇到什么难事,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郝思德,郝思德总是当仁不让,有求必应。

“不得了,不得了,小亮掉河里淹死了!”一个小男孩气喘吁吁跑来喊郝医生。正在看书的郝思德吓了一跳,赶紧背起药箱就跟小男孩向河边猛跑,一口气跑到现场。郝思德一检查,溺水孩子的呼吸已经停止,脉像已经很弱,郝思德当机立断,先给孩子做人工呼吸。炎炎夏日,汗水湿透了郝思德的全身,半小时过去了,孩子毫无苏醒的迹象。围观的群众开始摇头,叹息,议论纷纷:不打针不吃药,就靠这个呼吸恐怕不行哦!郝思德心无旁骛,埋着头、一口接一口努力地为孩子做人工呼吸,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好了!好了!小亮醒了!”突然,周围的人惊喜得叫起来,拍起了手,郝思德却累得瘫倒在地上。十几年后,小亮结婚时,第一个跑到郝思德家,请来郝先生坐了上席。一直到现在,郝先生都觉得很欣慰。他说,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是你救了人家,人家会一辈子念着你的好。

一个年三十的深夜,滴水成冰,吃罢年夜饭的郝思德在暖和的被窝里睡得正香,被一阵急促的拍门和叫喊声惊醒。郝思德一骨碌从被窝里钻出来,顾不得穿好衣服,就打开门,原来,是冯庄的李金才突然发病,疼得在床上打滚,郝思德背起药箱,跟着来人在黑夜里深一脚浅一脚向李家跑,到了李家,郝思德给病人一把脉,初步检查的结果可能是急性阑尾炎,得赶紧送山阳卫生院做手术。老李妻子找来一部独轮车,一个大匾,两人七手八脚把老李弄上去,盖上被子,摸黑向山阳赶。老李的妻子和郝思德一个推车,一个在前面用绳拉。当时的乡村道路全是土路,雪后一冰冻,坑坑洼洼。过一个小木桥时,李妻脚下一滑,独轮车呼啦翻倒在地,病人摔了个嘴啃泥,郝思德心疼坏了,和李妻连忙抱的抱抬的抬,把病人再弄上车,继续赶路。一折腾,到山阳卫生院已经是初一凌晨三点,值班的医生是个内科医生,不敢动手术,满头大汗的郝思德又一溜小跑,到三四里外的庄上请来一个外科医生主刀,挽救了老李的生命。几小时后,当老刘从麻醉中苏醒,看到坐在床前的郝思德,禁不住流下热泪,说大过年的,真难为你了。郝思德笑着说,我是医生呢,应该的。

在行医的半个世纪里,夜里紧急出诊多少回,熬过多少夜,救过多少人,郝思德记不清了,用村民潘树茂的话说,好先生这辈子看病救人一大堆,好事做了一箩筐,三天三夜说不完。有一次半夜出诊,郝思德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处坟茔,正行走间,突然发现不远处坟头有个黑影子在晃动,似乎在向他招手,还不断呼喊什么。郝思德汗毛直竖,两股打颤,,三*丢了二*,背着药箱转身就跑。那个影子似乎也紧追不舍,郝思德慌不择路,正好看到几户人家,慌忙拍门连喊救命。村民开门一看是郝先生,忙问怎么回事,郝思德上气不接下气,说有个*在后面追我。村民又喊来几位邻居壮着胆跑出去逮到了那个黑影子,原来是外村的一个痴呆汉,晚上没事就跑坟茔那边玩,又唱又跳,把郝思德吓个半死。村民点着马灯把郝思德送回家,非要把马灯留给郝思德,并再三叮嘱,以后夜里出诊就带着它,咱们村的百姓不能没有你,郝思德心里暖洋洋的。第二天,“守护神”遇“*”喊救命的故事,在徐庄传为笑谈。淳朴的村民从此也有了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家夜里请郝先生,谁家就负责把他安全送回家。

自学成才的“接生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农村孕妇算不准预产期,所以常有夜里出现征兆要生的急事儿,医院,又找不到接生婆,接生的重任自然就落在赤脚医生身上。细心的郝思德了解群众的难处,在学习中医的同时,又跟师傅赵喜德和其他医生掌握了接生的一些方法要领。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经他的手,诞生了多个小生命。第一次接生的经历,郝思德记得很清楚。那是年一个秋天的深夜,马庄孕妇小陈突然来征兆,羊水都破了,疼得哭叫个不停,家里人急的团团转,只好来请郝思德。郝思德赶到时,发现孩子的一只脚露了出来,郝思德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办?郝思德一思忖,倒着生也得两只脚一起出来啊,他先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的脚先慢慢推进去,再慢慢把两只小脚一起顺出来,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孩子终于降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时问题又来了,胎盘只露出一点,又不肯出来,满头大汗的郝思德犯难了,用手硬拉,大出血就麻烦了,郝思德觉得还是去卫生院处理稳妥,出发前,为了保险起见,防止胎盘滑进子宫,郝思德就用红布条一头把胎盘扎上,另一头绑在产妇的大腿上,送往山阳卫生院。天亮后赶到了卫生院,妇产科的医生护士看到红布条扎着胎盘,再看郝思德脸上紧张的样子,一个个都笑瘫了。随着接生次数增多,经验也丰富了,郝思德会接生的名气越来越响,连射阳湖、广洋湖偏远的乡镇都有人上门来请他接生。郝思德提起这些往事,心有余悸地说,那是赶鸭子上架啊,可是不上前不行啊,两条人命呢,谁让你是医生呢。那时候年轻,有冲劲,天不怕地不怕,都是冒着风险、咬着牙上,这多次接生,其中也曾遇到过几次难产,因为处置及时,确保了母子平安。

爱心浓浓的“小处方”

给村民看病,郝思德总是尽可能选择价格低廉的药品开处方,设身处地为群众省钱。有困难户、五保户来看病,面露羞涩的时候,郝思德心知肚明,让人家看完病拿上药就回去,事后他总是悄悄拿出钱给垫上。早年间,郝思德的工资并不高,才五六十块钱,每个月总会掏个一二十块帮村民垫支药费。几十年行医经历,八万张良心处方,仁慈心肠,侠肝义胆,“好先生”成了郝思德的代名词。

郝思德熟悉徐庄村的一草一木,更了解每个村民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凭借高超的医术,全天候为村民服务。村民老高在外打工,春节回来时感觉吃饭时吞咽困难,找郝思德瞧病,郝思德让他喝了一杯水,用听筒一听,就初步诊断食道有个肿块,赶紧带着老高进城全面检查,果不其然,老高是早期食管肿瘤,经过及时手术,老高恢复了健康。村民的一些疑难杂症,郝思德一诊断基本八九不离十,为早发现早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四乡八邻的都知道徐庄有个“好先生”,纷纷慕名而来。

徐庄村是个三千多人的大村,青壮年基本在外务工,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比较多。不少老人患慢性病,岁数大了,动弹不得,郝思德每月的巡诊极大地方便了这些老人。前梁的梁爷爷身体较胖,血压高,又是糖尿病,离卫生室有六七里地,行动不便,每次都是郝思德巡诊的时候,就顺便把药带过来了,量血压,做检查,再叮嘱几句注意事项。有时候,老人觉得不舒服,一个电话,郝先生就赶过来了,老人说,有了“好先生”,啥也不用怕。患病老人啥时候该送药了,啥时候该体检了,郝思德比老人的家人记得都清楚。

造福乡里的“老模范”

因为医术高,人品又好,郝思德曾有多次机会进城当一名医生,但是郝思德一次次谢绝了,依然选择了坚守,他觉得村民更需要他。医院做医生的朋友都为他惋惜,说你如果早年就下决心离开徐庄,现在怎么也得是个副高级别了,工资高,又体面。郝思德淡淡一笑,说如果一个医生患得患失,太看重名利,就很难做一个好医生。如今,郝思德依旧还是个“乡村医生”的头衔。临退休时,村里再三挽留,请郝思德再留用几年,郝思德不顾家人的劝阻,一口答应留在村里,继续为群众服务。卫生室是几间平房,夏天燥热难耐,冬天寒气逼人,郝思德悄悄掏出三千块钱买了一台空调安装在治疗室,让村民挂水的时候有了舒适的环境。村里开会没个音响,坐后排的群众听不清,郝思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进城时又偷偷花三千多买了一套音响送给村里,村干部不忍心让郝思德个人掏钱,要从集体账上给报支,郝思德说啥也不肯,说村里经济不富裕,我是拿工资的,吃喝不愁,平时省点就有了。在郝思德的爱心感染下,做建筑工程的儿子郝建十年间先后向村里捐了多万,接连为村里修了6条水泥路,谱写了一曲父行医子行善的传奇佳话。去年,郝思德为了帮助本村贫困家庭解决念书、就医等困难,跟儿子一合计,让儿子带头捐出22万元成立了徐庄村“春风爱心协会”,在山阳乃至全县引起极大的轰动。徐庄村的乡贤们在郝思德父子的感召下,纷纷慷慨解囊,争相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尽心出力,在徐庄村形成了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

(感谢山阳镇老龄委丁永华会长大力协助采访)

编辑:诮[qiào]请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年1期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邮箱:bywhyk

.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物谱郝思德山阳有个ldquo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