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6日世界著名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逝世后,媒体曾报道其遗孀埃利耶特-冯-卡拉扬在丈夫咽气后还紧紧握着他的手达8小时之久,下葬后的一段时间她每天去丈夫的墓地亲手献上鲜花。
人们不难想象这该是怎样一段美好的姻缘啊!
年,在卡拉扬诞辰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举行音乐演出以示纪念,其遗孀则以出版自传《生活在他身旁》(EliettevonKarajan:MeinLebenanseinerSeite.Autobiographie?Ullstein,Berlin)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埃利耶特.冯-卡拉扬,出生于法国东南部阳光明媚的普罗旺斯,成长在盛开着深紫色薰衣草的自然风光中。她父母在尼斯有座农庄,他们是在读大学时相识的。
埃利耶特出生时她姐姐已经19岁,哥哥也已17岁。44岁的父亲和42岁的母亲对她这个幺女疼爱有加,可不幸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使她受到良好的教育,母亲把她送进了寄宿制学校。中学毕业后在去巴黎游玩儿时她因美貌和气质被法国时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一眼相中,成为该公司的签约模特。
埃利耶特与卡拉扬的第一次邂逅发生在圣特洛佩茨的一艘游艇上,母亲的一位朋友带她去那儿玩儿,她不幸晕船,面色铁青地躲到一个角落里,狼狈不堪。这时一位绅士向她走来,马上就发现了症结所在,带着她离开了游艇,去港口附近的一家餐馆吃饭,这位绅士不是别人正是卡拉扬。
后来她在伦敦做模特时,卡拉扬在伦敦演出,他们时有接触,很谈得来。然而当时卡拉扬与其第二位妻子感情虽然不睦,却还没有离婚。当埃利耶特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这位出色的男人时,就开始故意疏远他。她是一个有原则的女人,绝不愿拉第二把提琴,即使是为卡拉扬拉也不愿。
但人的感情往往不是理智所能控制的:一次她在意大利参加一个派对时突发急性阑尾炎,医院治疗,术后主刀医生告诉她,在麻药发挥作用前的最后一刻她模模糊糊地嘀咕过:“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愿意成为卡拉扬夫人。”当她醒过来时,看到的是卡拉扬送的一大束鲜花和花旁焦虑万分的卡拉扬本人。后来卡拉扬离了婚,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后埃利耶特辞去了模特工作,一心相夫教子。为了能与丈夫用其母语德语(卡拉扬是奥地利人)交谈,埃利耶特辞努力学习这门语言。
卡拉扬排练时有个习惯,除了乐队的人任何其他人不许在场,而埃利耶特是唯一的例外。每当丈夫排练时,她都坐在第8排中间位置旁听,晚上就与丈夫讨论白天的排练。由于她的直觉很好,又有大师指点,所以音乐方面的修养也日臻完备。
无论卡拉扬是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还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指挥,还是他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埃利耶特都夫唱妇随地与他四海为家。卡拉扬时而美国时而日本巡回演出时,她也不离左右,与丈夫的私人秘书一起负责许多音乐以外的事务,让丈夫能够更专心地投入到指挥事业中去。
在他们温馨的家中,埃利耶特经常热情款待四方嘉宾,其中既有爱好音乐的各国*要,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行艺术家。她与丈夫还育有两个女儿,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分别担任这两个女儿的“教父母”。埃利耶特本人酷爱绘画,在卡拉扬的支持下她成为了一名画家并曾亲自为丈夫的音乐唱片绘制了封套画。
卡拉扬比埃利耶特大27岁,他们在一起如鼓瑟琴地和谐生活了31年。
年7月16日,卡拉扬在家中接见来访的老友日本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两人就视频权利进行了磋商。卡拉扬觉得身体有些不适,要来一杯水喝下,觉得好了一些。这时正在浴室的埃利耶特被管家唤到卡拉扬身旁,卡拉扬脉脉含情地望着妻子突然撒手人寰。
卡拉扬因心脏病突发逝世,根据他的愿望葬礼从简从速,第二天卡拉扬便在安尼弗的墓园下葬,只有亲朋好友为他送行,并无记者在场。
卡拉扬逝后的最初日子埃利耶特痛不欲生,据她本人回忆,在丈夫逝世后的第三天她做过一个梦:她自己穿着白色睡衣站在窗前,看到丈夫开着红色的保时捷跑车正要离开车库。看到妻子后他摇下了车窗:
她问:“你去哪儿?”
他小声答道:“去那儿。”
“‘那儿’是哪儿?你为什么不带我去?”
“为时太早。”
“什么事为时太早,我为什么不能陪伴你呢?”
“你必须留在这儿,因为还有许多事等着你做呢。”
说完这句话他用蓝色的眼睛又深情地望了妻子一眼,然后一踩油门,飘然而逝。
是的,她必须振奋起来,为了孩子,也为了丈夫未竟的事业。
年她出资为年轻的画家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奖项,年又创立了卡拉扬文化基金会。年埃利耶特又把年创建于维也纳的卡拉扬音乐文献中心迁往丈夫的家乡萨尔茨堡,改名为埃利耶特与赫伯特.冯-卡拉扬研究所。
过去十年中她还参与筹建了卡拉扬档案馆,收集了大量卡拉扬指挥演出的节目单、照片、相关的媒体评论、信件和书籍。此外她仍一如既往地参与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会的工作。
在此书中她还专门从丈夫录制的众多CD中精选出9种,推荐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可以说是为卡拉扬粉丝献上了一份独特的礼物。
本书作者从一个难得的视角向大家展示了卡拉扬的生平和为人,娓娓道出她与丈夫共同度过的时光。
卡拉扬不仅是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而且还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男人。他喜欢飙车,在帆船运动中多次获奖,还常常驾驶着私人飞机翱翔在蓝天上。
他对妻子和女儿更是宠爱有加。由于年龄相差较大,埃利耶特虽然“执子之手”,却未能“与子偕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但同船共渡三世修,能够与如此出色的男人共同生活31年,作者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