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医学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中医师,人们总是下意识地加个“老”字。老中医,以德统才,德艺双馨,随着岁月的流逝,活到老,学到老,方能悟出中医之精髓,望闻问切,妙手回春。
采访张群之前,就早有耳闻,医院一位出了名的“老”中医,见到张群才知道,这位”老“中医,医术老练,却是个不苟言笑甚至略显腼腆的80后,十足的大男孩儿。年,张群在湖南省文明委举办的“身边雷锋”活动中被授予“雷锋式健康卫士”称号。
中医世家传承人
张群是中医世家第八代传承人,其爷辈曾与湖南“中医五老”一道进修学习、密切交流。外公蒋戒三老先生医术精湛、品行高尚,行医60余年,在当地享有良好口碑。得益于长期跟随外公生活的经历,张群从小与中医结缘。自启蒙之岁,他开始诵读《医学三字经》等入门经典;少年阶段系统接触《*帝内经白话版》《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几乎每天随外公接诊病人并耳濡目染。正是这种文化薰陶与家风传承,让他对传统医学产生了深厚兴趣。年,他放弃报考重点院校的机会,就读湖南中医药大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五年的大学时光,较为系统地琢磨了张群的学术素养与专业技能。
年,张群大学毕业,即被求才医院聘用,在轮科期间,他细心留意每个科室的诊疗特色,并寻找自己的学科定位,当看到无数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承受的痛苦与伤害,他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也最终促使他决定留在肿瘤内科。在他看来,传统的西医肿瘤疗法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可通过中西并重策略,在肿瘤治疗方面实现新突破,他认为,癌症是种慢性病,应强调先救人,再抗癌。
中医的先贤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上医治未病的思想理论。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擅长防病的人。既然晚期肿瘤治不好,我们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预防肿瘤发生和早期肿瘤的筛查方面,张群把自己的想法向院领导汇报,早有这个想法的院领导非常支持并开创了治未病中心,并由张群担任中心负责人。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张群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制定了各种恶性肿瘤的预防筛查方案,并发现多位早期的肿瘤患者,使他们在手术治疗后得到痊愈。
做患者信赖的医生
打开张群的QQ,其个性签名映于眼帘“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这或许正是张群倍受患者信赖的秘笈所在。
众所周知,医务工作者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下班的那点点时间变得弥足珍贵,但张群下班后也没闲下来,为了更多了人能及时预防疾病,他创建了几个治未病健康咨询群,群友以曾经就诊过的患者为主,每天义务为大家解答健康咨询,宣传中医养生理念。
群友小李把他患有高血压、痛风的父亲拉进群之后,对饮食注意多了,让他吃新食物之前,总是要在群里问问张群再吃了。群里的小王有天下午突然觉得下腹部隐隐作痛,没引起重视,想忍一忍的撑过去了,到了半夜腹痛加剧,那时已过零点,她抱有试―试的心里在群里问了下张医生,张医生在短时间予以回复,并耐心询问病情,指导小王进行自我检查,发现右下腹压痛明显,考虑急性阑尾炎,医院急诊,到医院通过进一步检查果真是急性阑尾炎。
群里每天都有几十条咨询,张群都能在其能力范围内给出满意的解答。
努力让医术更精湛
医院,张群算是个“红人”。面对夸奖,张群总是一笑了之、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自己还“嫩”得很,还远没有资格躺在“功劳薄”上自我陶醉。正如他所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面对复杂多变的疾病,特别是各类恶性肿瘤,他时常感到水平的有限和知识的匮乏。
在他的诊室,桌上摆着一本《医宗金鉴》,已被翻得破旧不堪。正是对传统医学的敬畏以及对西方医学的接纳,使张群具备了应对复杂病症的系统思维能力。他非常珍惜每一次派出学习的机会,他如饥似渴的吸收老师的授课内容。工作之余,他坚持每天阅读医学类书籍期刊,医院前辈请教,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攻关和临床实践,同时广泛接受西方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之启迪,力求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面对高度紧张的工作,张群也有他的释压之道,对烹饪兴致很高,对茶道也颇有研究,偶尔也会带着家人去城市周边享受下户外生活。
来源:邵阳新闻网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
记者罗中利编辑:李碧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