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与厦门眼科中心相毗邻,是同一个莆田系老板控制下的“医院”。许多厦门市民不知道,名声在医院——厦门眼科中心,十多年前已变成民营的。(南方周末记者柴会群/图)
原标题:“他们是在逼良为娼”
“咨询师千方百计把顾客哄过来,内科医生拼命开药,外科医生拼命做手术。眼科中心有几个科,主刀医生不过三五个,年业绩可以做到一个亿。”
“你做的是抽脂,病历上可能写的是急性阑尾炎;做双眼皮,病历上可能写‘麦粒肿’手术。它做得很像,就像一个人真的来看病了。”
“面临卫生部门校验时,三名医生于同一天从医院变更至医院,两个月后,又于同一天变更回医院。”
年5月,作为厦门市引进的高级人才,拥有主任医师职称医院辞职,以院长助理兼整形美容科主任的身份加盟厦门眼科中心集团旗下的医院,并一度成为后者重点“包装”的专家。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是一家“莆系”医院。
四年后,因为一次“私自带病人回家”事件,邱医院开除。在劳动仲裁和一审判决均获胜之后,医院举报涉嫌伪造公章。
年5月初,因病取保候审的邱健钦几次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他披露了医院的种种乱象,自言因不愿同流合污而遭打击报复,并对自己的四年经历作了梳理和反思。
以下是邱健钦的口述。对于部分重要事实,南方周末记者进行了独立调查核实。
美容与整形
我们正规医生做一个双眼皮五十块。人家那么臭的医生,做一下一两千块。
医院的原因,应该从医学美容行业说起。医院本来是没有这个科室的,正规的叫法是整形科,最初医院像北京协和、上海九院等才有。
后来莆田人涉足以后,把这个市场做起来了,医疗美容变成了一块“肥肉”。在我所从事的医疗美容行业,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莆系”的。
于是有的医院也开始成立整形美容科,有的把原来的烧伤科改名。我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做烧伤整形转型做美容手术的。国内像我这种年纪的,有一半以上从烧伤整形转过来。我们都是有外科基础的。我是中华医学会福建整形与美容分会常委。在民营医疗机构,有我这样资历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年,我当上了科主任。当时医院面向市场改革,科室创收与医务人员奖金相挂钩。但医院重视大科室,小科室日子就比较难过。医院的烧伤科与整形科原来在一块,后来分开了。因为效益差,烧伤科本来是要撤掉的,但省里面要求一个市一定要有一个烧伤科,所以又重新合起来,叫烧伤整形科。在我当科主任之前,科室领了几年的“扶贫奖”。科室收不抵支,按规矩是没有奖金的。于是每个月发元作为安慰,这个就叫“扶贫奖”。所以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医院不想发展一些小科室,才让莆系“茁壮成长”起来。
我对“莆系”最初的了解,也是从性病游医开始的。医院的医生,对游医基本都是不屑一顾的。但是心里又有些不平衡。比如医疗美容,起初的时候,我们正规医生做一个双眼皮五十块。人家那么臭的医生,做一下一两千块。开会时总是议论这些。
后来做医疗美容的民营机构越来越多,宣传得也非常厉害。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有的顾客到我们这边来了之后,又被吸引到厦门去做。就觉得很无奈。医院就是专门做那个的,医院不是专科做整形美容的。
我在科主任任上,曾实行过多劳多得的分配体制,但只搞了几个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为什么?医院的大锅饭永远无法打破。科室二十多个人,真正干活的就是我,还有一个主治医生。我都是哄着他的,他若不干我就会很累。但是在我走半年前,他义无反顾地辞职了,到了厦门。我说你实际上已经是二把手了,收入就比我低一点。为什么辞职啊?后来我想,是不是因为我对药品回扣管得太严的缘故?反正他一走,对我的打击比较大。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一个同学的太太,跟(厦门)眼科中心的业务院长认识。他们在闲聊当中,医院,要招聘一个整形外科主任。拿到我的电话后,他马上打给我。当时我还在西安进修。他说你直接到厦门来,我给你订机票了。讲了一些好的条件,医院要做医院,我就没拒绝。
到厦门之后,老板亲自跟我谈,讲得天花乱坠,把我进修的费用和往返路费也都报了。我没有考虑太多就决定过去。医院签了十年合同,我老婆签了二十年,医院的主管护师。
莆系老板大都很低调。但医院的老板就不一样。他行事张扬,频频在媒体上露面,经常参加一些慈善活动。我认为这代表了莆系一种更为高级的模式。从某些方面看,他仍是莆系,但另一些方面又跟传统莆系完全不同。
邱健钦所说的老板叫苏庆灿,莆田仙游人。在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会员名单上,苏是排名第二位的常务副理事长。年,借助一次改制机会,原本做贸易行业的苏庆灿,用一个让业内深感惊讶的低价格,成功控股当时已经名声在医院——厦门眼科中心。后来又与厦门大学合作,使其医院。
南方周末记者在厦门随机访问发现,多数市民并不知晓,厦门眼科中心医院。以厦门眼科中心为核心,苏庆灿成立了“医院集团”(现“医院集团”),在全国各地迅速扩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