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邓万银主任的带领下,医院消化内科与麻醉科协同成功开展石狮市首例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此项技术的开展在石狮尚属首例,标志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下微创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个月前,医院接受胃镜检查时发现:食管中段有一处1.6cm×1.6cm大小的黏膜下隆起病变,加做超声内镜后,发现病变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大小为1.5cm×0.8cm,为进一步治疗,患者转诊我院,对于食管这样重要的消化管,尽管平滑肌瘤的生物学特性属良性,但若置之不理,缓慢生长的瘤体会逐渐压迫食管管腔,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因此,必须采取断然措施,切除病灶,不同于生长在胃、肠等部位的平滑肌瘤,由于食管管腔狭小、管壁薄,食管平滑肌瘤若直接手术切除有可能遭遇迟发性穿孔、食道瘘等并发症,甚至并发严重的胸腔感染,邓主任组织科室讨论,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开展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该日下午,在麻醉科协助下,医院消化内科团队耐心细致地操作,仅耗时40分钟便顺利完成了治疗、封闭了创面,术后患者病情稳定。
术中图片医学科普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
这是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的前沿技术,首先在远离平滑肌瘤的食管上段黏膜作切口,挖出一条通向平滑肌瘤的隧道,然后穿过隧道将瘤体切除并取出,如此便能避免因黏膜切口和平滑肌瘤创面在同一平面而可能引起的食管壁瘘。要在如此狭窄的管腔内完成精细、复杂的操作,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
内镜隧道技术是在消化道的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建立一条或多条黏膜下隧道,然后再行剥离切除病变,利用黏膜层或固有肌层隔离消化管腔与人体的其他腔隙,避免气体和消化液进入其他腔隙,保证人体结构的完整。目前,隧道技术的应用范畴包括:
(1)黏膜层疾病的治疗。如食管大面积或环周型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ESTD)等。
(2)对固有肌层的治疗。如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和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等。
(3)对消化腔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纵隔或腹腔淋巴结切除、良性肿瘤切除等。
科室简介目前,医院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合作共建,梁玮教授领衔的省一流专家定期进驻,邓万银主任现为医院消化内科挂职科主任,帮扶支持科室学科建设。
邓万银,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在消化内镜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超声内镜诊疗技术、消化道早癌诊断和ESD治疗及小肠疾病内镜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医院消化内科主要收治胃食管反流、急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道息肉、各种类型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消化系统早癌等各种食管肝胆胰胃肠疾病,能开展技木范围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普通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鼻超细胃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消化道早癌筛查、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内镜下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止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急性大出血的套扎和聚桂醇+组织胶硬化治疗,胃肠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肠梗阻导管、痔疮内镜治疗、鼻胃空肠管置入术、胃造瘘术、阑尾炎肠镜治疗朮(ERAT)等各种内镜下治疗。
END供稿:总医院消化内科杜成淦蔡清强
审核:蔡辉龙张国彪姚堃
编辑:荣芳
终审:*书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