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王杭徽郁馨怡通讯员陈美芳李吴*
张引法,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
位于手术区的麻醉科,医院最神秘的存在。
一道“手术区家属止步”的告示,几乎隔断了大家对麻醉的了解,对麻醉医师的认识。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麻醉医师是神秘的。许多人会误认为,麻醉不过是“打一针,睡一觉。”
但在专业人士和“开刀”医师眼里,麻醉医师却是关键角色。因为“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诊手术,带我们走近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麻醉医师张引法的日常。
下午14时许,嘉兴妇保院手术区广播响起:11号间手术。听到这5个字,张引法直接冲出值班室,直奔11号手术室。
在嘉兴妇保院,“11号间手术”是最高级别的警报,意味着有危重的病人必须立刻进行手术。
“什么情况?”“脐带脱垂!”“多大年龄?体重多少?”“29岁,80公斤”“有没有过敏史?”……
到达手术室时,张引法已经尽可能多的收集起急诊孕妇的基本情况,为接下来的麻醉提供参考。
“哪怕是再小的手术,都存在麻醉的风险。”张引法告诉记者,在年龄、性别、胖瘦、过敏史等各种因素影响下,麻醉对于每个人的风险都是不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麻醉科医生至少需要提前一天,了解手术患者的各项情况。但面对急诊患者,在无法提前预知更多详细情况的条件下,麻醉医师则必须在手术中,通过严密监控,掌握患者的各项情况。比如心跳、血压是否正常?呼吸、循环系统有无出现异样?
半个小时的手术期间,张引发一只手始终放在“熟睡”的产妇头面部,一只手不时操控着监控仪上的键盘,实时监控着产妇的麻醉深度以及其他生理数据。
年,大学毕业,进入嘉兴妇保院担任麻醉医师。26年来,这样的急诊手术,张引发早已记不清做过多少。
半个小时、两个小时、10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手术期间,作为一名麻醉医师,张引发都必须在患者“熟睡”后的那一刻起,根据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随时调整其输血、输液、保温等情况,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守护手术顺利进行。
多年前,一位产妇在完成分娩后,突发心脏骤停。张引法果断为其展开心脏按压等急求措施,才让产妇最终转危为安。
11号手术室急诊手术进行的同时,整个手术区还有3场常规手术同时进行。现在,嘉兴妇保院平均每个月要进行余例各类麻醉术。麻醉科共计23名麻醉医师,平均每天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
手术完毕,张引发全程护送着仍在“熟睡”的产妇进入苏醒室。全麻手术结束后的半小时至一小时内,麻醉的状态其实并未终止。张引发说,由于镇痛、肌松、神经阻滞等麻醉药物的药效尚未消失,很容易发生气道阻塞、通气不足等并发症。
约莫过了半个小时,根据监控仪上呼吸和心率的变化,张引发伸出两个手指让已经睁开眼睛的产妇辨认,并让她动一动手和脚趾,以此确认她的苏醒状况。
“全麻过程就像飞机起落。”张引法给记者打了个比方,手术前的麻醉和插管是起飞,术中的监测维持是飞行,术后的苏醒恢复则是降落。“麻醉科医生要全程监护,保证飞机安全起落、平稳飞行。”
走出苏醒室,张引发来不及休息。一台少儿急性阑尾炎手术,已经在2号手术室作起了术前准备。或许因为疼痛,或许因为害怕,12岁的小女孩躺在手术台上,一直在不住的发抖。
“小朋友,你来自哪里啊?今年上几年级啊?”“你不要害怕,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在张引发的聊天和安慰声中,小女孩逐渐平静下来,并很快进入“熟睡”状态。
“开始!”随着张引法发出一声短促而又清晰的口令。一场手术再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