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手术费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浙大医学院110华诞丨还记得你的年办老
TUhjnbcbe - 2022/11/24 22:42:00
身上有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news/a_6017604.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吴朝香通讯员薛金增胡枭峰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一分一秒刻画出脑海深处最珍贵的那份记忆。今年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建院周年,百十年来,浙大医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活跃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默默奉献。在医学院,每个人都有自己深刻的回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情感寄托,学院开辟“我和浙大医学的故事”专栏,听校友们讲述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今天的故事主讲人,是78级校友薛金增——

我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结缘始于年,虽然过去了40多年,但回顾往事,那逝去的时光恍如昨天,尤其是我的大学时代和毕业后留校担任年级办公室老师的近十年经历,仍历历在目,在这里,有着我大学时代青葱岁月的美好记忆,也留下了我奉献青春年华的工作足迹。

1、大学的记忆

年的金秋季节,即“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像许多78级新生一样,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提着行李铺盖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怀着兴奋和憧憬,踏入了神圣的医学殿堂——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开始了医学生的学习生涯。

那时的学习风气非常好。对于像我们这一代因十年“文革”而耽误了学习,又经受过上山下乡和社会锻炼的年轻人来说,恢复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怀揣着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们如同久逢甘雨的禾苗,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铆足了劲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晨曦初露时,满操场已是晨练人的身影,还有那树荫丛中传来的朗朗晨读声;华灯初上时,晚自修教室常常是座无虚席直至熄灯铃响;听大课时,为了能靠近讲台,我们一大早起来就背着书包奔向教室去占领前排座位。曾记得为了能买到《许国璋英语》,星期天我们几个同学早早地去解放路新华书店排队;还记得上基础实验课时,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协同操作认真讨论,撰写试验记录,分享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亦不曾忘记,学习人体解剖课的那段日子里,我经历了从看到红烧肉就感到恶心的“不适应”,到晚自习熄灯铃响时,我仍独自一人还在对着解剖图谱翻看人体标本而浑然不惧的“被适应”的过程。

那时的物质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一到夏天,最好的降温设施就是电风扇了。记得有一年杭城的夏天实在太热,虽然教室和寝室里的吊扇转得呼呼作响,但仍驱散不了夏夜的闷热,学校就在大操场上拉起一长串的灯泡,让同学们能在照明灯下就着夏夜的微风安心夜自修;有些同学晚上热的睡不着,干脆卷起草席三三两两地跑到图书馆楼顶的露天平台上打地铺睡觉,那仰望星空渐入梦境的感觉想必一定很美妙!

年,结束了前期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我们从延安路校本部整体搬入田家园学生宿舍,进入了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

提起田家园,是浙医大学子最熟悉不过的地方了——它曾是原浙医大学生都居住过的地方。那时的学生宿舍很简陋:青砖黑瓦,木制的门窗和地板,褚红色的油漆已斑驳脱落;每间宿舍4张上下铺住7个人,其中一张铺位堆放行李;每个楼层仅一间盥洗室,内设男女厕所各一,外加一个自来水池。楼层里也有临床老师居住,每到傍晚下班的时候,整个楼层都飘逸着烧煮饭菜的香味,而盥洗室则成了最拥挤的地方;宿舍外是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这就是我们学生唯一的运动场所了。由于活动场所很有限,我们就每天早上环绕直大方伯、马市街晨跑,深秋11月,我们几个女同学还坚持晨跑后冲个冷水澡,以保持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尽管当时田家园的条件比较艰苦,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学习热情。教室——病房——宿舍,三点一线成了我们每天的步行轨迹;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观察病情和得到操作机会,我们经常主动在下班后或休息天仍到病房看书或观察病人;田家园的第一、二大教室白天上课晚上自习,晚自修的纪律很好,安静得都能听得到轻轻的脚步压在旧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和轻轻的翻书声,炎热的夏夜里还能隐约闻到窗外那枝繁叶茂的广玉兰散发出的幽雅清香。

学校领导班子(*委书记余从善、校长王季午)派出最好的师资给我们上课带教。老师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风、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精湛的医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还记得他们上课时的风采;小班课的带教老师对学生诲人不倦、和蔼可亲,他们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如何解剖、读片、画图,如何分析检查结果,如何“望、触、扣、听”、辨证施治,如何洗手穿衣临床操作……。查房时,老师们耐心地给我们做示范:怎样询问病史、怎样做体检,并叮嘱我们在检查病人前要先将双手放在腋下捂热,给病人听诊之前要先将听诊器放在手心捂热等等,言行之中无不透出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还有每天早晨来到学生宿舍挨个寝室催促同学们早起锻炼、教我们女生手握“兰花指”做形体操的体育课雷怡君老师,很受同学们的喜爱。

师恩难忘,老师们崇高的风范对我们后来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将医学知识传授给了我们,更是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传承给了我们!

我们医学系78年级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年级办公室的三位老师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和学长:张大炎老师严肃认真又和蔼可亲,整天为学生们的事儿忙碌操心;高法根老师热情睿智,和同学们是亦师亦友;沈卫和老师温婉贤惠,更像是我们的学姐。三位年办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成了我日后工作的学习榜样。

由于78年级“老三届”考生所占比重较大,学生的年龄差距最大的和最小的要相差十多岁。有的同学是经过工厂农村锻炼后考上来的,有的则是应届毕业生,这种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经历并没有形成不同的代沟,大家相处得很融洽。在年办三位老师领导下,我们秉承了浙医大“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我所在的78医-6班在班长张立煌、团支书詹仁雅的带领下,曾代表医学系七八年级派往上海毕业实习,医院的好评,彰显了浙医大学生的过硬素质。五年的学习虽然艰苦,但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安排得丰富多彩:学校的篮球场、运动会上,常常可以看到同学们努力拼搏的矫健身影;夏日周末的晚上,食堂边的大操场举办年级舞会,在张大炎老师手把手的带教下,同学们学跳交谊舞的热情高涨;星期天、节假日,我们常结伴而行到西湖边举行班级活动,尽情享受“人间天堂”的四季美景,我们偶尔也打打“擦边球”,跑到周边省市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西子湖畔五年同窗结下的这份同学情谊,成了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年毕业时,我班季一鸣同学执笔写下了一首饱含深情的七言诗:“五年同窗栽友情,西子湖畔搏医林,今朝分手各方去,他日相逢呈英名”,收藏在班级每位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中。

五年的学习生涯,留给了我充实美好、奋发向上的记忆。正因为在浙医大“严谨求实”校风的熏陶下,在老师们的辛勤耕耘和同学们的勤奋努力下,才有了浙医大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学生(七七医、七八医、七九医)在年、年、年全国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统考中,分别获得了第二名、第二名、第一名的好成绩,使浙医大一跃成为全国省属医学院校中的佼佼者之一,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在学校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定格成了我们成长中的辉煌记忆。

2、年办那些年

年7月我毕业前夕,组织上找我谈话,要在毕业留校生中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同学充实到学校**管理队伍中去,以优化该队伍的人员结构。面对*的需要,作为*员的我,割舍了从医的夙愿,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改行从*。我先在学校组织部干了一年,当得知医学系82年级赵金秀老师要调到浙医二院任职,需要补充一名年级办公室老师(相当于现在的学生辅导员,以下简称年办老师)时,为了能够凭借自己的学医背景发挥更好作用,我主动向组织请缨下基层担任年办老师,这一干就将近十年。

从年到年底四校合并前,浙江省委对浙医大的领导班子作过三次重大的调整:第一次是年1月,以金干为*委书记、郑树为校长的校领导班子;第二次是年3月,以吕世亭为*委书记、郑树为校长的校领导班子;第三次是年10月,以*书孟为*委书记、陈昭典为校长的校领导班子。每一届领导班子和分管学生的校领导对学生思*工作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定期召开学生思*工作会议,进行工作交流和培训;鼓励年办老师到浙江大学和北京上海的高校脱产进修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还建立了班主任制度,在原来每个年级名学生中配备2~3名专职年办老师基础上,另挑选若干名优秀应届毕业的留校生,脱产担任二年班主任,配合年办老师加强学生思*工作,帮助刚入学的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医学系的主要领导(有医学一系王竞主任,夏铁勤、孙德本副主任,医学系总支赵金秀、吴水珍书记等)更是经常召集年办老师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一起探讨工作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校系领导有时还在百忙之中参加各年级的集体活动,与师生们打成一片。

那些年,我曾经和刘国华、吕文杰老师带过医学系82年级,与朱善宽、王祥华老师以及项美香、任跃忠、严岚三位班主任带过医学系88年级,也曾经带过临床医学工程系的学生。

有了学生时代老师们的榜样,从担任年办老师伊始,我就将“严格要求、关爱学生”的作风融入到工作之中: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奋发进取”的学风,给他们讲授《人生哲理》思*课;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多个学生的名字可以随口叫出;学生有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有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学生犯了错,严肃批评;学生有进步,及时表扬;学生病了,我用节省下来的工资买鸡蛋给其增加营养。记得我接任年办老师的第一天,有个学生得了急性阑尾炎急需手术,我半夜起来骑着自行车从延安路赶到城站邮局给学生家长发电报,医院代家长签字、守候……

年,为了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医学系总支的统一布署下,各年级根据自身的特点陆续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当时医学系82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临床基础知识(如诊断学等),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很高,年级学生会还成立了勤工俭学部,利用休息日,踏着三轮车上街"摆摊"为过路群众测血型、解答医疗咨询等服务,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去,像红太阳展览馆广场、火车站等。有几个女同学不会骑三轮车却不甘落后,说干就干,硬是踩着三轮车在十一宿舍前的篮球场练了几圈后就骑到火车站"摆摊"去了,由于踏三轮车驾驭起来比较难,存在安全隐患,她们回来后我非但没有表扬,反而把她们狠狠批了一顿,女同学还哭了鼻子。通过初步的社会实践,同学们为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而感到兴奋,同时也发现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远不够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高了。后来,学校又开展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时是由年级办公室开证明,让学生回到家医院进行前期接触临床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对学生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年的招生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年8月8日,“号”台风正面袭击杭州,使杭州遭遇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严重的台风洗劫,数以万计的树木被刮倒,水泥电线杆被拦腰折断,电讯、输电线路中断,全市停水停电,铁路公路和市内交通被一度中断。那天上午,杭州市已乌云密布,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当时浙医大刚刚试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校是第一年首批招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首批招生高校同时阅档。我和朱善宽老师负责医学系88年级的招生,与学校七年制和其他专业的招生老师乘坐校车来到杭州屏风山庄,开始为期三天的招生工作。下午,省招办召集来杭招生的高校开了预备会议,各高校又分头进行了讨论,当天晚上就开始了阅档工作。那天晚上,风越刮越紧,雨越下越大,“号”台风开始正面袭击杭城。晚上九点左右,突然停水停电,整个山庄陷入一片漆黑。没有电风扇,没有洗澡水,我们不敢打开门窗,摇着发下来的蒲扇昏昏欲睡,熬过了一个闷热的夏夜。第二天早晨,台风大势已过,大家来到溪边洗漱,又将就着吃了半生不熟的早餐,然后将大捆大捆的学生档案搬到窗边逐份审阅,朱善宽老师感冒发烧了还带病坚持工作。一连三天,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当年的招生任务。傍晚时分,我们乘车返回了学校,市内交通和停水停电刚刚恢复,大家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医学生的学习是非常艰苦的,我们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注意为学生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压力。像我带过的医学系88年级,学生们除了以学风优良、成绩优秀在上下几届中颇有名气外,在学校每年举办的三大球类比赛中,年级女子排球队曾获得过四联冠,男子篮球队获得过三联冠,男子足球队获得过三连冠!年级业余合唱团的《四渡赤水》四重唱,在朱善宽老师的精心组织和指挥下,曾代表学校参加全省高校大学生合唱比赛载誉而归;我们还举办过告别校本部、年级时装表演等大型活动,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当年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画面,同时也反映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记得年的冬天,年级开完迎春晚会,外面下起了大雪,是学生们踏着三轮车从解放路的省公安厅礼堂送我回家的,皑皑白雪中,洒下了一路的欢声笑语,还有那两条清晰的轮辙,刻录着每一分的耕耘和收获!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当年的莘莘学子如今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医疗卫生战线上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公共卫生、行*管理等工作,为建设健康中国发挥着主力*的作用,不少同学成了单位的中坚力量和骨干。曾经朝夕相处结下的那份师生情谊,从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淡化,我与许多同学至今还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年,医学系88年级的学生举办纪念入学30周年同学会,提出想“再听老师一堂课”,我又站上三尺讲台,给他们讲了一堂《医者仁心下的坚守与创新》思*课。

后记:

在*的教育培养下,我成为了一名学校中层干部,退休医院多个岗位上履职。我参加过浙医大争创、建设文明校园的工作,也参加了年四校合并(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成立新浙江大学的筹建工作,亲身经历了浙江大学从到的跨越,而我的母校一一原浙江医科大学,在四校合并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之后,借助新浙大的平台和多学科综合优势,从原来的省属医学院校中的老大,一路赶超进入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第一方阵,浙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成为全国A+学科,作为浙大医学人,我感到自豪!我为医学院取得的每一项成就而感到高兴,为自己能在学校的发展中尽的一份力量而感到欣慰!时值浙江大学医学院周年院庆之际,祝愿浙大医学院始终秉承“仁爱、求是、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的新征程中再铸辉煌,明天会更美好!

由于时间久远,记忆中有些时间和人名难免有误,请见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大医学院110华诞丨还记得你的年办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