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孙强为患者做手术。下图:孙强参加马拉松比赛。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本报记者徐晨
人们总是赋予医者伟大的职责和使命,对医学自然而然地寄予厚望,却总是忘记医生和医学并非无所不能。事实上,每一种疾病被攻克的背后,是无数名医生前仆后继的钻研,每一台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医生的反复琢磨、勤学苦练。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条。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从未放弃挑战这一禁忌,一颗颗濒临停跳的心脏因此迎来重生的希望。
心血管外科最好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些城市成了心外科患者求医的第一选择。而在资源相对不足的华东地区,医生想要攻克主动脉夹层实属不易,却十分必要。一方面,主动脉夹层这样凶险危急的病例,大多数被转医院,医院很难接触研究,更难有机会学习治疗技术。另一方面,从患者角度来看,主动脉夹层发病迅速、病情凶险,及时抢救尚有一线生机,但如果发病地点附医院,转运反而会错过抢救时机。正因有许多像孙强这样默默无闻摸索尝试的心外科医生,更多的患者才得以从生死边缘返回。
孙强,医院(以下简称山大二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今年61岁的他已经和心脏打了近40年的交道。经过长期摸索,孙强成功攻克了心外科救治难度最大的疾病——主动脉夹层,成为继孙氏手术发明者孙立忠之后国内实际操作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最多的医生之一。年,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等主办的大血管领域国内最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第九届)举办,孙强荣获“盘古年度人物”,成为制胜主动脉夹层的一把利刃,擦亮了山东省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招牌。
认识孙强,好强的强
孙强的好强,从他早年的经历就可以看出。回首往昔,孙强总是在不断向上攀爬。
年10月,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17岁的孙强正在插队下乡,在家人的鼓励下决定备战高考。在当时的氛围里,这并不是件易事,内心的动摇和体力的消耗伴随始终,很多人因此半途而废。孙强虽然坚持了下来,却在高考前夜因休息不好导致发挥欠佳,最终被济宁医学院录取。
在家人看来,能考上大学成为医生,已经是一条很不错的道路——不仅能治病救人,以后还有稳定的工作;在同学们看来,孙强也同样令人羡慕——当年所有的高中同班同学里,孙强是唯一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然而,孙强本人对此并不满意:一来他没兴趣学医,二来也不甘心上个专科学校。因此,尽管他听取了家人建议按时入学,却一直抱着再参加一次高考的念想,为此,在大学期间他也不忘刻苦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孙强对医学的兴趣越来越浓。经历过几次小手术的孙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萌生了披上白大褂的想法。
事实上,在最初来医院实习时,带教老师见孙强的第一面就毫不掩饰地表示担忧:“你这么瘦,能坚持完一台手术吗?”众所周知,医生经常需要连续奋战,体力是最必要的素质之一,偏偏孙强瘦削,恐怕很难撑住长时间的体力消耗。但事实上,孙强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比旁人更有冲劲。在医院实习时,碰上阑尾炎等小手术,带教老师就会把主刀机会让给孙强,孙强也不发怵,妥善地完成了一台又一台手术。为了得到比同期实习生更多的手术机会,孙强把苦活累活统统揽了过来,他主动向带教老师申请夜班手术,为了更快到场,医院附近。“当时经常白班夜班连轴转,但是因为兴趣浓厚,所以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浑身上下充满能量。”孙强回忆。
兴趣已经培养起来,但学历的追求还没能满足。“既然决定在医学的道路上走下去,不如就朝这个方向继续深造。”就这样,孙强决定考研,他一边实习工作,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一年后,孙强首战失利,但他仍然没有放弃。“看着身边同学不少考研成功,我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一次不成就再试一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孙强如愿考取山东医科大学研究生,还选择了难度极高的心外科。当时,我国的心外科正值学科形成期,医院还未开设这一科室,选择这一学科也意味着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年,孙强毕业回医院,进入合并组成的胸心外科任职。年,山大二院即将设立心外科并向孙强抛出橄榄枝。科室初设期通常面临种种挑战,孙强仍选择加入其中,由此开始了在心外科的无尽探索。
“主动脉夹层手术
就不是人能做的手术!”
“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多年前,外科之父西奥多·比尔罗特曾这样说。时至今日,医学理论技术和硬件设施的进步,让心脏已经摘掉了外科手术“禁区”的帽子,但主动脉夹层手术仍是心外科的难解之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疾病本身的凶险决定的。
作为人体最粗大的一条血液运输通道,主动脉与心脏直接连接,血液经它发出的各个分支到达人体各个器官。人类的心脏以每分钟60-次的频率向主动脉内喷射血液,冲击到血管壁上主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可达6千米/小时。主动脉管壁分三层:提供平滑内衬的内膜;具有相当强度、韧性和弹力的中膜;分布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外膜。
健康的主动脉,三层膜之间应该天衣无缝地结合,而主动脉一旦破裂,血液将如同山洪暴发一样奔涌冲击进入中膜,其力量足以把具有一定厚度的中膜撕裂开,并在中膜层内冲击出另一个可容纳血流的异常管腔结构(医学上称为假腔),即主动脉夹层。夹层形成后的主动脉血管壁,就是一枚随时取人性命的“定时炸弹”——它无力且脆弱,用薄如蝉翼来形容也不为过,就连日常的咳嗽、弯腰甚至情绪波动,都有可能导致主动脉破裂,其中血液也会沿主动脉壁朝向心脏或背离心脏一路撕裂下去。
当夹层朝心脏方向撕裂,出现升主动脉夹层,就会导致夹层病中最凶险致命的A型主动脉夹层,由于升主动脉与心脏直接相连,取人性命也手到擒来:当夹层血流破入心包,心脏被紧紧包裹住无法跳动,就会发生心包填塞;夹层撕裂至冠状动脉开口,破坏给心脏供应血液的血管,心肌细胞缺血坏死无法跳动,就会形成急性心梗;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排出的血液大量返流回心脏,就会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足以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
在我国,每年新发主动脉夹层约20万例,其中97.5%的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死亡或随时面临死亡,最终生存下来的患者仅2%左右。造成这一惨烈数据的原因之一,是主动脉疾病起病急且后果严重,该疾病从发病开始,24小时内死亡率约为33%,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50%,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率也急速攀升。“医院,就命丧途中。”孙强表示。
原因之二,是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太高,能做这一手术的医生太少。孙强解释,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首要任务是止血,必须在高速喷射的血液中快速找到内膜破口位置并及时缝合,然而,这简直难于上青天。“有时一针下去就是一个孔,根本缝合不起来,反而又多了一个出血口。”孙强无奈地说。
无论是从医生还是患者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种棘手的疾病:不动手术,等待患者的就是死路一条;动手术,花费高额费用的同时仍有失败可能,患者家属最终人财两失,而医生也可能要面对家属的不满和误解。
有的心外科医生曾感叹:“主动脉夹层手术就不是人能做的手术!”然而,这种让同行敬而远之的疾病,激起了孙强的征服欲。
攻克孙氏手术
年,我国心外科知名专家孙立忠教授首创的孙氏手术,很好地解决了A型主动脉夹层的难题,引起业内外广泛
不过,有效的术式并不能轻易被掌握,好比金庸笔下的乾坤大挪移,虽有扭转乾坤的奇效,但也需修行者有足够的悟性和内力。悟性,是需要反复琢磨参透其中玄机;内力,便是技巧和经验,胆大心细且敢于尝试,才能精进技巧、积累经验。
敢于动手尝试的医生很少,截至孙氏手术问世十周年之际,全国掌握孙氏手术的医生仅有多位。“手术过程中主动脉随时可能破裂,应用这一术式虽然降低了止血难度,但仍是对医生技巧和经验的极大考验。”孙强回忆。
孙强没有退缩,他决心掌握这一术式。自孙氏手术问世起,孙强就开始搜集论文和案例学习,一有空就反复琢磨其中的要点。但看花容易绣花难,是否掌握了手术技能只有实际操作后才能见分晓。
由于病情险急,为节省抢救时间,主动脉夹层患者通常都被医院,医院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机会很少,自然也没有实地观摩学习的机会,医生与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手术便始终隔着一层捅不破的窗户纸。对很多求学心切的心外科医生来说,医院进修是最佳的选择,但孙强此时已是山大二院心外科主任,想要抛下科室管理的担子去进修学习不切实际。现场学习孙氏手术,似乎成了孙强遥不可及的愿望。
年的一天,转机出现了。一位患者来到山大二院求医,这是位极其少见的侥幸撑过1个月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过诊断,患者当下病情并不像其他主动脉夹层患者那样危急,也就意味着不必如往常一样转院,而医院做手术。事实上,这是个一举两得的选择,不仅能避免因患者奔波带来的风险,还能让孙强以及科室里的医护人员现场学习观摩。
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就在眼前!孙强立即拍板决定邀请专家为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很快,医院的专家来到山大二院为该患者进行手术,孙强得以第一次近距离学习孙氏手术。此后,孙强又多次向孙氏手术的发明人孙立忠教授学习,通过虚心请教和不懈努力,终于很好地掌握了这项技术。
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储备,还不足以支撑医生完成一台孙氏手术,决心同样重要。
每年多次与死神正面较量
“心外科医生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孙强感慨。每一次站上手术台,都是一场与死神之间的博弈。患者将所有生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而医生需要通过重重难关,才可能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
正因如此,起初刚刚掌握孙氏手术的孙强也比较谨慎,第一年仅做了1台孙氏手术。
有一例患者令孙强至今记忆犹新。一名50岁上下的男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在经历手术后,血压非常低,命悬一线。经过医生几次处理,仍然难以恢复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数值,孙强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了现场,“患者的病情极其复杂,二次手术的风险极大,难度极高,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实际上成功率连百分之一都不到,患者很可能没下手术台人就没了。”当孙强将情况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妻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像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抓着孙强的胳膊,请求他为丈夫救治,那一刻孙强的内心十分纠结。最终,孙强还是答应了家属的请求。
这一台手术,孙强和同事们从深夜奋战至第二天清晨。万幸的是,这名患者在孙强及其团队的抢救下,顺利渡过了难关,身体恢复得很好。“后来我跟同行提起,他们说,你那么年轻,如果手术失败,在医患关系敏感的情况下,后果不堪设想。我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患者愿意,我就会毫无保留地去救他。”孙强说,语气之中虽然是一如既往的风轻云淡,却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事实上,在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时,像这样凶险的情况还有很多,但一次次手术的成功给了孙强很大鼓励,他逐渐放开被束缚的手脚,开始从绝望的乱麻中寻找希望的踪迹。
后来,孙强又进行了一例难度极高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医院时主动脉外膜已经渗血,由于失血过多,其血压极低,高压值还不到80,且用了升压药物后仍然不见升高。此时手术的风险极高,患者很可能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但孙强发现,患者的血压虽低却没有进一步下降,还有希望!希望很小,孙强立即告知了患者家属:“此时动手术,患者有1%的生还可能,如果同意手术,我们可以为这1%的希望付出%的努力。”孙强的这番话好比一颗定心丸,让纠结的患者家属看到希望,最终,家属选择相信孙强,同意手术。经过近10个小时的努力,孙强和同事们把患者踏进生死门里的那只脚拽了回来。
慢慢地,孙强完成的孙氏手术数量越来越多,年,孙强完成的孙氏手术突破百例,成为山东省年度内孙氏手术量突破百例的第一人;年,孙强获得“盘古年度人物”;年,孙强共完成台孙氏手术,成为全省完成最多孙氏手术、救治最多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医生。放眼全国,孙强完成的孙氏手术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孙氏手术的发明者孙立忠教授。孙强和山大二院心外科,成了在山东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的破解主动脉夹层魔咒的一把利刃。
放不下的柳叶刀
年7月,从医40载的孙强卸任心外科主任,正当患者们牵挂这把利刃的去留时,孙强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手术台上战斗。
“能干多久就干多久,真撑不住了再退休。”当被问到为什么坚守在手术台上时,孙强的回答更像是一句承诺。
告别管理岗位后,孙强一身轻松地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钻研业务以及健康管理上。
开始健康管理,是因为孙强清楚地知道健康的体魄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他管理的是身体,也是支撑他站完一台又一台手术的能量。十余年前,50岁左右的孙强察觉到体力下降,为了尽可能延长站在手术台上的时间,孙强开始晨跑锻炼。只要没有手术安排,孙强就会抓紧时间锻炼身体,清晨的小区里总能看到孙强慢跑的身影。持之以恒的锻炼,让孙强的体力和耐力都得到提升。年,60岁的他完成了42.公里的全马比赛。
孙强还深刻地明白了另一个道理: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满足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需求,只有带出更多有能力有决心的医生,让能量不断扩大,才能拯救更多患者。
如今,孙强把帮助年轻医生尽快成长当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瓣膜手术、支架手术等相对简单的手术中,孙强把更多的动手机会让给年轻人;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走上孙氏手术的手术台,像当年的孙强一样,专注地学习着这一高价值、高难度手术。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