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准备就绪……
增雨火箭准备就绪……
高空云层条件就绪……
飞行航线作业区域审批就绪……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准备就绪……
年,在全市人民对“合肥蓝”的希冀中,飞机增雨改善空气质量工作应时而生。
近年来,我市人工影响天气(简称人影)工作从为农服务向综合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保障等多领域拓展。人工增雨作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服务方式从应急响应型作业向常态保障型作业延伸,秉承着对服务民生的担当和绿色理念的坚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气象科技力量。
有需求就有行动,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年3月,气象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制定的《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实施方案》伴随着清晰明确的地方需求正式落地: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当AQI(空气质量指数)超过(轻度污染以上)、有适合作业的天气条件且满足机场和空域等相关保障条件时,开展地空联合人工增雨作业,降低大气中PM10、PM2.5等污染物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同年10月11日,编号为B-的人工增雨作业飞机飞临合肥上空,在米的高空呈锯齿形穿梭,播撒增雨催化剂,经过2小时43分钟的作业,降水出现,净化了空气,缓解了污染。此次飞行标志着我市飞机增雨改善空气质量工作正式启动,为华东区域第一家开展飞机增雨作业改善空气质量的城市。
飞机增雨作业现场
年8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我市降水持续偏少,全市均达特等气象干旱,为40年一遇的伏秋连旱。在抗旱保苗的紧要时刻,气象部门按照市*府指令,迅速开展多手段全方位地空立体增雨作业,调配增雨飞机联合开展人影作业,在自然降雨与大规模增雨作业的共同作用下,我市接连出现降水,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农田旱情得到缓解。
年4月以来,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合肥天气持续晴好,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我市立即行动,抓住时机实施人工增雨缓解防火形势,连续开展4次人工增雨作业,全市森林火险等级明显降低。
认识人工增雨
并非所有的云,都可以化成雨。
晴空万里,天上飘着的丝丝缕缕轻薄白云,便是无法经人工影响而化作雨水的云。当云的厚度超过两千米,缺乏冰晶却拥有丰富的水汽,而且云体外面仍然有充足的水汽源源不断补给,被认定为具备增雨潜力的云。
云有冷暖之分。暖云里充满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上升气流的托举使它们漂浮在空中掉不下来;冷云的温度在0℃以下,云里有许多闪亮的冰晶和过冷水珠,但由于它们又小又轻,在上升气流的托举下,也不会掉下来。
这时候,就需要人工来帮忙了。
靠火箭:作业人员先测算好方位,在作业点用火箭发射架向空中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火箭弹抵达预定目标,催化剂自动点燃播撒催化剂。
靠烟炉:山区等特殊地形中,利用增雨烟炉,催化剂在烟炉燃烧后升空,直到云中。
靠高炮:主要用来消雹,炮弹携带的人工冰晶打入目标云里,便开始与自然雹胚竞争周围环境中有限的水分资源,抑制冰雹增长。
市人影办主任王跃宁介绍,对于层状的可降水云系,我们会派出人影飞机执行任务,飞机直接飞入云中,像播撒种子一样,将催化剂播撒在层状的可降水云中,实现降雨。当然,飞机作业需要严格的审批流程和安全监管,在密集的飞机空中航线中寻找作业时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空域管制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全力保障才能顺利实施。
增雨作业的“天时、地利、人和”
人工增雨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安全保障措施要求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工增雨也不是万能的,只能通过掌握天气变化规律来影响天气,趋利避害。增雨作业除了要有安全的航空空域外,作业点位附近还要有适合的降雨云系。天气时机的捕捉、云中含水量的多少、作业审批的时效,这些都是增雨作业能否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对于空中航线极其密集的合肥来说,作业审批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留住稍纵即逝的作业时机,人影作业人员所做的各项作业准备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近三年来,全市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76架次、飞行小时,作业影响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作业时段等效降水量增加11%~14%。
年,我市共开展飞机增雨作业27架次,航时77小时。开展地面作业88点次,其中地面火箭20次,地面烟炉61次,增雨防雹燃气炮7次,作业次数和弹药用量均创历史之最。增雨作业对改善空气质量、农业生产抗旱保苗、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改善生态环境、水库蓄水、生态补水、增加饮用水资源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市将在森林防火关键区、水库、巢湖沿岸加密布设人工增雨标准化作业点,人影作业点布局将更加合理,有效增加上游水库蓄水,通过科学调度,更好地服务于改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
飞机增雨作业航线图
这是一幅欣欣向荣的图景: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全国重点区域年10月~年1月环境空气质量报告中,合肥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7.5%,降幅位居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中第二名,是全省唯一一个PM2.5、PM10连续6年双下降的城市。
市民朋友圈里的“合肥蓝”,碧空如洗,云光粼粼,即使透过屏幕,也能感受到好天气带来的心旷神怡,市民的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我市组织开展的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指出,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效果明显,成绩可喜可贺,认真总结经验,加强部门协同,积极捕捉有利时机,努力实现连战连捷。
我市人影工作从传统的以防灾减灾为主向生态环境保护、空中水资源开发等多领域服务并举转变,始终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情坚守,始终不忘的是以民生为先的厚重底色。
人影飞机
晒晒我市人影装备家底
套气象观测站、10套道面状况监测站、巢湖水面综合观测平台、毫米波云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大气气溶胶水汽激光雷达,构成地空一体综合立体观测网络。
1架作业飞机、13部火箭发射架、4套高山烟炉、1套防雹燃气炮、60余名作业人员、17个标准化作业点,全省最全的作业手段,形成全省最先进的地空一体化协同作业体系。
竞科技之帆,完善现代人影业务体系
人影科技支撑的“加法”,换来提升作业效率的“乘法”。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计划、条件预报、监测预警、指挥实施、效果评估的“五段式”业务流程。
研发“人工影响天气物联网系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平台”等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
相继布设毫米波云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大气气溶胶水汽激光雷达,加强天气监测,准确研判降水云系,及时捕捉可降水云层的位置和动向。
利用合肥站雷达探测基数据资料,采用CPAS(云降水精细化分析系统),根据增雨飞机飞行轨迹、风向风速及大气扩散条件等,通过物理检验方法分析出作业影响区增雨效果。
这些云物理和大气廓线探测设备为研究对流云物理结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作业效果评估,提高作业效率提供了科技支撑。
集协同之力,让护佑民生更加安全、科学、高效
市气象、生态环境部门密切合作,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重污染天气预警、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等工作;
市空管部门大力支持,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签署人影保障协议,及时审批作业申请,提高人影工作效率;
市公安部门支持,人影安全纳入治安管理,弹药运输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合肥警备区大力支持,提供人影弹药储存,弹药运输和储存为全省树立了标杆。
当下,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已行至关键节点
对人影工作的新要求清晰可见
从乡村振兴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呼唤着人影的趋利避害作用
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修复
离不开人影绘就的生态底色
人影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
已深深镌刻在合肥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的斑斓画卷中
在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的应用中
人影工作必将为天更蓝、气更净、水更清、岸更绿
生态“高颜值”的美丽合肥画卷添彩
信息来源:合肥气象
原标题:《耕云播雨
为了这抹“合肥蓝”》